浪浪別哭 零安樂死上路! 文/顏伶如、黃齡儀、胡玉立、楊淑閔 |2017.04.09 語音朗讀 284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民間收容所「莉丰慧民V館」致力流浪動物的收容照護,建有台南、宜蘭兩園區,收容安置共2,000多隻毛小孩。圖/莉丰慧民V館提供 加拿大擁有得天獨厚的飼養環境,許多人一養起動物就是好幾隻。流浪動物在大城市裡極為罕見。 圖/郭玫卿提供 法國人在街頭張貼海報尋找走失的寵物。圖/曾依璇 如果有一天,你養的小狗終於對你感到厭煩,決定在某天傍晚的散步途中把你遺棄,你是否會感到受傷背叛? 幾年前,年輕導演狄亞(Eva Dia)拍攝了一部一分鐘短片,把寵物和飼主的角色對調:從車上被遺棄在路邊、被關在幽暗收容所,是鬱鬱寡歡的飼主,而他養的小狗,面無表情地在鐵籠外看著他。 法國人愛渡假不愛羈絆 逢暑假總掀寵物棄養潮 法國為全歐洲最多寵物的國家相當於總人口數,但也是最多寵物遭拋棄的國家。法國在公共空間發現流浪動物,須通報市政府,由市府派員捕捉,送往「待領場」留置八天,飼主若無領回,就把動物轉移到由動物保護組織管理的收容中心。 在收容中心,幸運的狗貓可以找到新飼主,但數量不多所以很容易超額收容;若獸醫評估動物的體能情況不佳,必要時也可能執行安樂死。依法定程序,這整個處理、安置流浪動物的過程,都由各省人口及動植物保護部門(DDPP)監管。 根據法國動物保護組織(SPA)數據,法國每年有十萬隻寵物被拋棄,尤其以暑假為高峰期,雖然依據法令,棄養寵物可處以兩年有期徒刑和三萬歐元(約新台幣一百零三萬元)罰款,但若寵物身上沒有刺青或晶片,很難找到飼主,因此也很少人真的受罰。 動保組織「動物之友」指出,法國自二○一二年起強制標記所有寵物犬貓,但沒有完全落實,約有六~八成沒標記。 「動物之友」也質疑,收容中心容納量不足很可能違法濫用安樂死,且理應監管處置流浪動物過程的各省人口及動植物保護部門,也缺乏有效監管的足夠人力。 要杜絕流浪動物悲歌,除了替寵物植入晶片及絕育之外,「動物之友」還建議,捕捉流浪動物的任務和管理收容中心應僅交由非營利組織負責,否則若開放營利單位捕捉或收容,可能造成濫捕。 此外,必須要有充分理由才能對動物執行安樂死,不可只因收容中心擁擠就奪去動物生命。 「動物之友」最後強調,一定要禁止販售或免費贈送沒標記身分的動物;在比利時,只有獲得批准的業者和動保組織能販售或送出動物,法國也應該效法。 動保組織「三千萬好友基金會」(Fondation 30 Millions d’Amis)總代表勒格樂(Jean-Francois Legueulle)在一篇《快訊週刊》(l’Express)訪問中說:「安樂死完全沒有幫助,只能一時減少流浪動物數量,但長期來看,沒有任何效果」。 加拿大愛動物出名 全球流浪狗重生天堂 以人道精神自豪的加拿大,不僅對敍利亞難民慷慨伸出雙手歡迎,也是全球流浪動物,特別是流浪狗重生的天堂。 台中一隻因為年幼受虐因此頭歪一邊被人叫做「歪歪」的流浪狗,幾個月前,就在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志工的祝福下,搭機出國展開新生活。牠的新家,就在加拿大。 加拿大全國知名的《麥克連》雜誌在三年前就曾發文指出,每一周、每個月都有流浪狗送達加拿大機場,一年達到上萬隻。 加拿大刑法二○○八年針對保護動物的法律條文做出修正,故意虐待動物、使之承受不必要痛苦者,最高可判處五年有期徒刑;因過失導致動物受傷者,最高可判刑兩年。民眾因為觸法而遭到判刑的案例唾手可得。 加拿大最新案例,關於卑詩省一名七十五歲的婦人疏於照顧家裡的十八隻動物,動物們因此營養不良、身體狀況和環境衛生都很差。這名婦人遭到判刑、緩刑三年,而且十五年內不得再飼養動物。 此案突顯加拿大司法體系絕不容忍任何傷害或虐待無辜動物的事件發生。除此之外,近年來,加拿大全國各地也有愈來愈多的城市,陸續立法「杜絕寵物販售行為」。 目前已相繼通過並實施類似「禁售寵物」法令的加拿大城市包括: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安大略省的多倫多、旺市、滑鐵盧、京斯頓、密西沙加;卑詩省的列治文、新西敏;魁北克省的哈德森、蒙特婁羅斯蒙特區以及皇家山區。 各大型寵物用品零售企業也表態支持這樣的法案,除了宣布停止販售貓狗寵物外,也將重點轉為與當地保護動物協會和動物收容所合作,協助找尋有意「領養」寵物的家庭。 至於「動物零安樂死」的作法,並沒有在加拿大實施。根據加拿大保護動物組織SPCA等人道動物救援組織的統計,在他們手中安樂死的狗隻,約占百分之十四。 而在一戶又一戶的加拿大善心人士打開家門,迎接來自包括台灣、希臘、伊朗、美國等地的流浪狗之際,開始有部分人道團體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們認為,分散在加拿大各地的流浪動物之家,其實就有夠多的貓狗,等著被人領養。 加拿大人道社會聯盟(Canadian Federation of Humane Societies)執行長卡特萊特(Barbara Cartwright)指出,「加拿大人應該在本地領養才對。我們有狗隻過多的問題,眼看有狗兒會被安樂死,而世界上其他地方卻還不斷把狗送來加拿大接受領養。看在本地的保護動物組織眼裡,真是情何以堪。」 瑞典街頭少見流浪風景 全民共寵毛小孩 在瑞典,安樂死貓咪和小狗前,必須經過審慎的生理和心理評估,認定牠們已經不再適合與人類生活,在這樣的前提下,安樂死是可以被接受的。 二○一四年,斯德哥爾摩市共安樂死一百四十八隻動物,市政府安樂死這些寵物即是基於,這些動物的生理和心理不健康,易怒、攻擊人群,不適合被收養再與人類生活。 當時,貓咪中途之家經理在報紙上抗議,她認為有些動物雖有異常行為,但經過與人相處過一段時間後,這些行為可以改進。但市政府發言人也強力回擊,認為將這些精神和生理異常的動物關在中途之家看不到未來,是一種殘酷的作法。 儘管瑞典並非是零安樂死流浪貓狗的國家,但卻可說是零流浪貓狗的國家。為什麼沒有流浪貓狗呢?首先,瑞典的冬天氣溫可低到零下二十度,貓狗難以在室外生存。 此外,在瑞典有心飼養寵物必須去專門培育某一品種的「犬舍」購買,犬舍管理者必須是瑞典養犬俱樂部的成員,並遵守嚴格的養犬繁殖培育倫理守則。犬舍能提供飼主養犬建議,並有權判斷該飼主是否適任。 在瑞典,小狗在出生四個月內須向農業部註冊身分,同時須植入晶片或在耳朵上刺青以識別身分。如果小狗轉換主人,必須在四個星期內通知農業部。小狗被視作主人的財產。 走失的小狗應該照失物法送到警察局,警察有義務連絡失主,並判定小狗是被惡意遺棄或不小心走失。失主在警察聯絡五天內若未認領,則小狗所有權轉移到國家,國家有權賣掉小狗或安樂死。 目前最新數據顯示,二○一四年斯德哥爾摩市收容之家的貓狗共三百十五隻,被政府重新安置找到新飼主的比例占百分之四十五,安樂死的比例占百分之四十七,剩餘的未做決定。 瑞典甚至會「進口」從愛爾蘭或羅馬尼亞來的流浪狗,整體社會關注的是「外國」的流浪狗,他們關心的是打造一個沒有流浪貓狗的社會環境。除了消極的立法防止衝動購買和惡意棄養的行為之外,最重要的是文化整體負責任和有難互助的氛圍。 在瑞典,常常可以看到飼主貼出徵人或志願者啟事,徵求陪貓狗散步一個下午或一個星期。瑞典人也很喜歡擔任臨時志工接待暫住的毛小孩們,這種廣告還熱門到供不應求。 前一篇文章 《十二夜》悲劇終成歷史 零安樂二月正式上路 下一篇文章 看世界 漫步大道 尋一抹城市風景 上 熱門新聞 01【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2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3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4【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5【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06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2025.05.1107社論--脫中入美的經濟難關2025.05.1108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09科技傳母愛 點亮盲母新視力2025.05.1110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全球傳統市場巡禮 品味城市脈動與文化面對世紀災難說 應如何安身立命預言成真現象 是否有理論根據正向自我對話 內心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