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臨威(左)、杜偉誠(右)用小丑歡樂元素,融合特技肢體語言,獲評審肯定。
圖/台灣戲曲學院提供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表演小丑也能為國爭光?熱愛雜技的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杜偉誠、夏臨威的努力終於被國際看見,攜手合作的小丑節目亦莊亦諧,在世界小丑大賽勇奪團體技巧(group skill)金牌獎;杜偉誠個人並以古典小丑妝扮(classic white face)獲銅牌獎。
扮白臉小丑 獲個人銅牌
杜偉誠和夏臨威兩人,從十歲就考進入戲曲學院就讀,開始了十二年的緣分,但兩人都表示,小時候不是很合得來,甚至互看不順眼,還曾因打架被老師處罰,但因戲曲學校學生都要住校,他們的互動因此愈來愈熱絡,到最後結為莫逆。
杜偉誠表示,十歲進戲曲學校學特技和雜耍,用小丑角色包裝表演,十七、八歲考到北市街頭藝人證照後,接到許多商演、街頭藝人演出,也是用小丑包裝。直到受友人周子汧鼓勵參加國際比賽,深入研究,才發現小丑不只是逗笑、詼諧,而是有深奧、精緻的一面,像是他這次個人銅牌獎的「白臉小丑」,就是西方古代宮廷表演給貴賓看的節目。他們充實自我,觀賞許多默劇和其他小丑表演,增加自己的深度。
不僅逗你笑 還要笑得「深」
杜偉誠特別感謝戲曲學院平常的訓練,讓他奠定表演基礎,也感念周子汧前輩分享參賽經驗,他說:「這些過程都是很特別的禮物,讓我對自己的東方背景重新思考,如何能讓自己的表演更與眾不同,也更了解自己未來的走向。」杜偉誠未來預計組表演團隊,將歡樂帶給觀眾。
夏臨威、杜偉誠合作的「杜和夏」的創作,一舉得二金的團體賽金牌,夏臨威表示,他們運用默劇手法編劇,活用在十二年來學到的翻滾、倒立、疊羅漢等基本功,融合小丑的歡樂元素,博得在場評審稱讚,表演方式突破語言藩籬,所有現場觀眾都哈哈大笑。
他們也曾前往中國雜技團接受訓練,更紮實他們的技藝。夏臨威表示,他們沒有小丑偶像,只是喜歡看「太陽馬戲團」小丑的表演,使他更了解「無丑不成戲」的說法,一齣戲中沒有丑角參與,會使戲很「乾」,沉重得讓觀眾受不了,小丑戲的歡樂可以轉換觀眾情緒,使戲劇效果更好。夏臨威計畫明年還要去美國參加比賽,在國際小丑的交流中,增進自己的演出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