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昨天通過財團法人法草案,鎖定蔣經國基金會(圖)等單位。蔣經國基金會董事曾志朗表示,基金會奠定台灣漢學研究的國際地位,盼讓基金會保持學術獨立。圖/中央社
【記者陳忠賢台北報導】終結財團法人雙薪肥貓!行政院會昨天通過《財團法人法》草案,對於現階段由中央政府捐助的一百六十五個財團法人,決定高密度管理,董監事原則為無給職,禁領雙薪;若無法達成當初成立目的,政府得命其解散,以及政府派任董監應占一定比例。其中包括蔣經國基金會、中技社等被指定控管。
總統府去年十一月召開的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上,政務委員許璋瑤報告指出,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一年基金收支約二千五百億元,但部分已喪失當初設立的目的,擁有龐大資產卻脫離公益方向,淪為少數人掌控如同私產,也有部分成為少數人士退休後再任之處。因此,行政院會昨通過《財團法人法》草案。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截至去年止,政府捐助財團法人只有一百二十二個須將年度預算送立法審查,其餘四十三個因政府捐助比率不到五成而不受管控,但主計處總處主計長朱澤民表示,依照預算法規定,政府捐助未達五成者的確不用送預算到立法院審議,但政府捐助二成到五成者,須送「營運及資金運用計畫書」,都有按照規定辦理。其中規模最大的為外貿協會,其他還有中技社、資策會、食品工業研究所、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等。
通過的草案定義,「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是指政府捐助超過百分之五十以上者、或民國三十四年後政府接收日產成立的財團法人。但若是原本成立時政府捐助有超過五成,後來經由民間捐助稀釋,導致政府捐助不到五成時,仍須照原始捐助比例分配董監事席次。
曾志朗盼保持學術獨立
此次修法,外界焦點放在「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該基金會成立於一九八九年,成立宗旨是獎勵支持各國學術機構與學者對中華文化之研究,經由國際學術交流,推廣並提升中華文化之研究。
蔣經國基金會登記資產總額約三十六億元,政府捐助資金占近四成,教育部有一席董事代表。基金會董事曾志朗表示,基金會奠定台灣漢學研究的國際地位,希望能保持學術獨立。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表示,法案通過後,教育部依法可取得約四成董監事席次,可望掌握主導權。對於曾志朗的呼籲,姚立德表示,會把各界意見納入考量,官方選派的代表,也不一定會有官方色彩。
法務部次長陳明堂指出,財團法人常被汙名化,被認為是逃漏稅工具或變成私人的金庫,因此推動財團法人法律化,改善與增進功能和監能。在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公辦財團法人將採高標準、高密度管理;一般財團法人就採低密度管理,尊重私法人自治權,不會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