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羅智強 自由作家
執筆人:羅智強 自由作家
應邀以「世界觀」為題,進行演講。在準備時,第一個浮上腦海的問題是,要如何破題?
那得從什麼是「世界觀」說起。什麼是世界觀?是能知天下事?是關懷天下人?是能對世界各國的風俗民情信手拈來、如數家珍的能力?還是能博古通今預測世界大局然後決定當下當刻的我們能做什麼、該做什麼的洞察力?
好像都是,但好像都離我心中想談的世界觀,有那麼一點距離。直到,我讀了《海裡有鱷魚》這本書,我忽然找到了,我想談的世界觀是什麼?
是:人。
我愛讀書,但因為工作實在太忙,書海茫茫,以我有限時間,該讀什麼書卻是另一個問題。還好,我有個也愛讀書的老婆,選書問題,常常是她幫我解決的。她天天都在讀書,讀各式各樣的書,當她讀到好書時,就會推薦給我。
有一天晚上回到家裡,家人都睡了,看到案頭放著《海裡有鱷魚》,旁邊留著老婆的字條:「這本書很好看,你大概一個晚上就可以看完。」
老婆給了二個重點,好看,而且不花太多時間。
雖然已經很累,但我還是把書打開來,這一開,就無法闔上,我讀到深夜,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
真的好看。
這本書寫的是一個十歲的阿富汗小男孩恩亞托拉,獨自從阿富汗流浪到義大利的真實故事。
但在說這故事前,我想先說的卻是另一個轟動世人的故事,那就是二○一五年三月發生的亞藍悲劇。一艘敘利亞的難民船,在土耳其博德魯姆偷渡到希臘科斯島的途中沉沒,三歲的亞藍慘遭滅頂,倒臥沙灘的遺照引發世人的震撼。看到照片,我和大家心中有著同樣的一分不忍,但處身在太平世界的我,卻一直沒有辦法從流離難民的角度,去體會,那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是什麼樣的心情。
直到看了恩亞的故事,很多的不理解,忽然就多了幾分的理解。
「我只需要聽到一個好消息,只要一個人傳來的好消息就夠了。我只需要聽到:那個人做到了,那個人成功了,他抵達了土耳其、希臘、倫敦,那我馬上就會有滿滿的勇氣。我心想,假如那個人做到了,我一定也行。」
這是恩亞在踏上可能以生命為代價的艱險旅程前,心中的吶喊,即便他已聽到許多失敗的悲劇,即便他知道中間的凶險無數,只要一個希望,哪怕像是如買樂透般的微小機率,他還是願意賭上一切奮力一搏。
但在經歷千辛萬苦,終於來到義大利的恩亞也說:「(當時)我的語氣很堅定,但這是因為我太無知,要是我知道接下來會遇上什麼樣的事,我就不會走了。或說不定還是會吧,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至少我不會是這種語氣。」
畢竟,想像中的死神,和死神真的逼近身邊,是完全不同的事。這時的恩亞,已親見死神的鐮刀,多次畫走了他身邊許多朋友的生命,也險些畫上了恩亞自己的生命。他也沒把握,重來一遍,他是否還有同樣的勇氣。
看了恩亞的故事,感動於才十歲的他,竟有如此的智慧與勇敢,也同時,讓我們更能體會,像亞藍一樣的小男孩和他的家人們,這群流離失所的難民們,經歷的是什麼樣的艱難。
什麼叫世界觀?我想,世界觀是一種「人的視角」,是一種「替換的心情」,擁有進入別人世界看世界的開闊,讓我們可以從世界各角落的人的喜怒哀樂,去反思、反芻,屬於我們的悲歡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