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羅智強 自由作家
執筆人:羅智強 自由作家
一群人迷失在不見盡頭的隧道,一遍漆黑,走了許久,都走不到盡頭。
掌燭的人一生氣,把手上的蠟燭丟到地上嘆道:「隧道黑成這樣,這一點燭光根本沒用!」
後頭的人趕忙把快熄滅的蠟燭拾起,說:「如果連這隻蠟燭也熄了,那就真是沒希望的黑暗了。」
第三次政黨輪替「實現」了四個月,因為對國民黨的不滿,主流民意把希望託給了民進黨。然而,這四個月來,台灣似乎並沒有因此而多了什麼新氣象,反而更加混亂。
兩岸關係從冷對抗,漸有升溫為熱對抗的風險;兩岸不寧,直接間接地衝擊了經濟,第一線受衝擊的就是觀光業者,為了生計,觀光業者史無前例地走上了街頭;經濟表現不佳,失業率也開始蠢動,破百分之四來到了二年的新高;民情不安,抗爭愈來愈頻繁;政治傾軋比政黨輪替前還激烈;而新政府想要推動的改革也不順遂,年金改革引發二十萬軍公教走向街頭。
快速地掃描一遍,政黨輪替後的這四個月,不管是內政經濟、兩岸關係、國內政局,似乎都反而顯得更不平靜。不要說看見光明希望,似乎是走進另一條更深、更長的黑暗隧道,彎彎幽幽的看不到光,也不知盡頭在哪裡。
這讓許多人眉頭緊蹙,搖頭嘆息,對未來憂心忡忡。
在這樣讓人氣餒的局面中,長期以來喜歡寫點小寓言故事的我,忽然想起了篇頭那則我多年前寫的寓言故事。確實,台灣似乎進入了一個彎曲深長、不見盡頭的隧道。
然而,正因為這隧道曲、深、幽、黑。我們反而更要牢牢地握住手中僅有的蠟燭,不能讓它熄滅。因為,燭光雖微,但當燭光熄時,才是黑暗真正登場的時候。
事實上,台灣目前的局面雖不甚樂觀,但我們手上卻仍有二隻非常重要的蠟燭,必須好好保守。
第一隻蠟燭是「對不同意見者的尊重包容」。要不要承認九二共識,要不要年金改革,每一項公共議題,都必然會有正反二方。但不管意見有再不同,大家都該記得一件相同的事,那就是不管對方支持哪個政黨、哪項政策,沒有人主張哪個政策的出發點,是希望台灣倒的。
就如同在大洪水來臨後,方舟上出現了二個挪亞,一個預言東方有新大陸;另一個預言西方才有新大陸。這二個挪亞,只有預言誰準的問題,但二個挪亞的共同處,都是希望方舟不要沈。
這一點「相信」,是台灣走出黑漆隧道的第一隻蠟燭。
第二隻蠟燭則是「再悲觀也要保持樂觀」。人間多憂、世事多變,不如意者常,是大千本貌。但所有悲觀要被改變,靠得就是樂觀。如果確信自己的信念是對的,就不要因為別人一時不接受自己的信念,而輕言放棄。要給自己、給別人也給這個社會更多的耐心。要知道,有時候改變不是不來,只是時候未到。公道不是不到,只是常常遲到。懂得堅持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更重要的,是我們也真沒有悲觀與放棄的權力。台灣是我們生活所依所繫。就像我們的父母子女,如果台灣受了寒、著了涼,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的診治,讓台灣早日康復,不可能放棄!
這也是面對人生的態度,我常用一句話自我勉勵:「樂觀是所有樂觀的起點,是黑暗裡最後的燭火,世界並不真正的黑暗,除非你把內心希望的燭火捺熄。」這勉勵,也送給在同一塊土地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