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 著名宗教建築 上

文/唐雅陵、曾依璇、林祈深 |2017.03.26
3307觀看次
字級
位於紅場的聖瓦西里大教堂,外觀充分展現16世紀俄羅斯民間藝術風格。配色和造型像極了童話故事中的城堡,是莫斯科著名觀光景點。圖/林祈深
莫斯科的嚴冬將聖瓦西里大教堂妝點成「冰雪城堡」,隆冬的另番風情,仍然吸引了如織的遊客。圖/林祈深
位在聖瓦西里大教堂前小花園中的銅製雕像,這是為了紀念俄羅斯混亂時期,帶領人民抵禦外侮的米寧和波札爾斯基。 圖/林祈深
▼巴黎聖母院正門中間的石雕,描繪最 後的審判,罪人與獲得救贖之人分屬兩 邊。 圖/曾依璇
巴黎聖母院內部的玫瑰窗。 圖/曾依璇
巴黎聖母院正面。圖/曾依璇
新哥德式建築教堂強調垂直向上、輕盈 修長的形式。 圖/唐雅陵
▼拱肋是新歌德式教堂建造大廳屋頂的首 選。 圖/唐雅陵

文與圖/唐雅陵、曾依璇、林祈深

聖瓦西里大教堂

童話故事中的城堡

「那座很像童話故事中城堡的教堂」──這是多數從莫斯科歸來的旅人最常形容聖瓦西里大教堂的一句話。這座俄羅斯東正教教堂位於紅場,旁邊就是莫斯科國營百貨和克里姆林宮,它被當成俄羅斯的象徵,來到此地參觀的遊客無不被它美麗的造型和配色所吸引,相機裡自然也少不了它的照片。

聖瓦西里主教座堂(Храм Василия Блаженного),正式名稱是「護城河畔至聖聖母代禱主教座堂」(Собор Покрова пресвятой Богородицы, что на Рву),是沙皇伊凡雷帝為紀念其征服喀山汗國而下令建造。

西元一五五五年動工,於一五六一年落成。教堂外觀充分地展現了十六世紀俄羅斯民間藝術風格。相傳伊凡雷帝對這座教堂非常滿意,便差人將教堂建築師的眼睛弄瞎,使他無法在別處設計、建造同樣美麗的建築。

一五八八年,伊凡雷帝之子,沙皇費奧多爾.伊凡諾維奇在教堂的東北方建了一座紀念聖人「聖瓦西里」的小教堂,這座小教堂在結構上和既有教堂是分開的,有獨立的出入口。因為這座後加的小教堂,整座大教堂就被後人稱作「聖瓦西里教堂」。

另外,聖瓦西里大教堂前的小花園中,有一座一八一八年製作的銅塑雕像,用來紀念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俄羅斯混亂時期,帶領志願民兵抵禦波蘭侵略的愛國者德米特里.波札爾斯基和庫茲馬.米寧。事實上,這座雕像原本是被擺在紅場正中間,不過,蘇聯政府認為雕像阻礙閱兵儀式的行進,便在一九三六年將雕像移至教堂前。

從二十世紀至今,聖瓦西里大教堂陸陸續續經過幾次整修。其中最浩大的工程是一九六七年開始,由政府出資,將教堂圓頂表面的鐵板改為銅板,同時頂部十字架和鏤花簷板重新鍍金。這項工程繁複浩大,一直到二○一二年才全部完成。

綜觀聖瓦西里大教堂的歷史,它僅有在很少的時間被使用過。後來在無神論的蘇聯政府管理下,甚至一度遭到關閉,改為博物館。蘇聯解體後,聖瓦西里大教堂仍歸政府管理,但是俄羅斯東正教會仍然可以在此進行宗教儀式。

巴黎聖母院 《鐘樓怪人》愛情悲劇舞台

法國作家雨果(Victor Hugo)的巨作《鐘樓怪人》(Notre-Dame de Paris),讓巴黎聖母院的盛名在全球遠播。這座建於十二到十三世紀的哥德式建築,對天主教徒來說是聖殿,對不計其數的讀者來說,則是愛情悲劇的舞台。

《鐘樓怪人》的法語原書名,其實正是「巴黎聖母院」。雨果本人相當喜愛這座建築,當年寫下這部小說的一部分原因,也是為了提醒社會保存古蹟的重要性。

法國大革命期間,巴黎聖母院遭到嚴重破壞,許多雕像被砍頭、石材被敲碎,當局甚至曾經討論要打掉整座教堂,但雨果於一八三一年出版了以巴黎聖母院為背景的《鐘樓怪人》,大眾被情節吸引,漸漸開始了解這座建築的美及其價值。

雨果在小說初版序言中,嚴辭指出法國許多古建築未受適切保護的問題,尤其是巴黎聖母院。

後來的發展,大家都知道了。如今,巴黎聖母院不但好好地矗立在西提島(Cite)上,也獲得妥善修復,成為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地標之一,全世界遊客來到巴黎,除了艾菲爾鐵塔之外,一定也會到此一遊。

一八六二年,法國將巴黎聖母院列為國家史蹟;一九九一年,再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暨文化組織(UNESCO)列為世界遺產。

雨果的故事緊扣歷史,人物塑造又有血有肉,彷彿鐘樓裡真的躲著加西莫多(Quasimodo),失控的弗羅洛(Frollo)在暗處自毀,艾斯梅拉達(Esmeralda)還在廣場上跳舞,某處的牆上刻著「宿命」(Ananke)一字,待遊人來尋……

可以說,巴黎聖母院替小說營造了虛實難辨的場景,文學的力量則為巴黎聖母院帶來新生。

聖保羅主教座堂 全球五大新哥德式教堂

聖保羅主教座堂(Catedral da Sé)是巴西第一大城聖保羅市最著名的歷史建築物之一,雖然在四個世紀的時間內被重建三次,迄今仍在宗教光環的籠罩下,屹立不倒。

史書記載,主教座堂的第一個版本建於一五九一年,以泥土和茅草混和搭建而成,因結構脆弱,一七四五年被摧毀,由第二個版本取代。

今日大家所見的主教座堂已是第三個版本,始建於一九一三年,由當時在聖保羅大學授課的德國建築師海爾(Maximilian Emil Hehl)設計,聖保羅主教唐杜亞齊(D. Duarte Leopoldo e Silva)指揮。

聖保羅主教座堂是全球五大新哥德式教堂代表之一,長一百十一公尺,寬四十六公尺,雙塔高九十七公尺,可容納八千人。教堂分五個縱殿,結合大廳中央的八角形穹頂,由十二根直徑三公尺、高三十公尺的石柱支撐。

主教座堂也有一個開放參觀的地下墓穴,啟用於一九一九年,有三十個墓室,安放聖保羅歷任主教和大主教的石棺,同時保存聖保羅首位公民、原住民酋長奇比里薩(Tibiriçá)和帝國攝政王費鳩(Diogo Antônio Feijó)神父的遺骸。

聖保羅主教座堂在一九五四年元月二十五日為慶祝聖保羅市四百周年正式啟用,但教堂雙塔尚未建成,直到一九七○年才全部完工。

另外值得一看的,是主教座堂正前方豎立的一座高約一公尺的六角形大理石柱碑,它建於一九三四年,是聖保羅市的「零標誌」(Marco Zero),石柱上面是從聖保羅出發至其他州的公路地圖,每一面則刻著代表巴西其他城市或州的象徵圖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