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大公衛學院研究發現,在健保實施頭十年內,台灣「思覺失調症」患者首次住院率減半,研究團隊推估,其下降幅度近五成,應與精神醫療資源的可近性以及近年來的藥物進步有關,研究成果榮獲刊登於《社會精神醫學及精神科流行病學》期刊。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陳為堅教授,指導學生江芝林醫師,以健保資料庫進行研究,探討我國自健保實施以來,一九九八至二○○七的十年間,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次住院發生率,呈現明顯下降,幅度高達百分之四十八。
研究報告人、新光醫院精神科醫師江芝林表示,「住院」為思覺失調症病情嚴重度的指標,患者能否盡早接受有效治療,為病情改善的關鍵之一,然而過去國內尚無研究,顯示治療能有效降低此疾病對整體社會或醫療體系的負擔。
台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科名譽教授胡海國說,近年社會普遍對精神健康知能提升不少,多數人都知道無須諱疾忌醫。他強調,精神疾病早期發現治療的療效大都很好,也能盡早回歸正常的工作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