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大學國際義工服務團在完成的壁畫前與四川當地的納西族人合影。
台灣大學生幫助中國大陸四川偏遠山區藝術復興!大葉大學吳貞儒、吳鈺珠、邱彥皓、鄧婉暉、呂理安、高村龍二組成國際義工服務團隊,寒假前往四川涼山的瀘沽湖地區,以藝術專長協助當地壁畫彩繪、文物翻拍,為東巴文化的保存與傳承盡一分心力。
東巴文化是中國少數民族納西族的傳統文化,是一種宗教文化,因東巴教而得名,其主要傳承者—東巴(智者),是納西族最高級的知識分子,大多數都集歌、舞、經、書、史、畫、醫為一身。東巴文化最令世人矚目的是東巴文,為世上少數還在使用的象形文字,被譽為文字活化石。
團長、造形藝術學系大三生吳貞儒表示,在非營利組織愛卡國際志工協會的邀約下,去年八月她成為探勘團的一員,赴四川瀘沽湖拜訪,了解當地文化背景和需求,今年寒假首度組成以「藝術」為主軸的義工服務隊團,協助復興當地的東巴文化、納西文創。「大家不是一般的遊客,而是深入陌生土地,去認識當地文化、協助地方保存文化的人,經過這趟旅程的洗禮,真的有長大的感覺」。
大葉大學造藝系三年級的香港學生鄧婉暉說,這次除了在當地老街進行五面牆大的壁畫創作,也協助納西族人文創設計和東巴文物電子化保存,期盼未來還有機會回到瀘沽湖,感受當地特有的人文氣息,創造屬於他們的藝術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