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斷尾再生好處 首度研究證實

曹麗蕙 |2017.02.10
3564觀看次
字級
草蜥尾巴長度超過體長兩倍,斷尾後會形成一個迅速生長的肉芽,再長出一條比原本略短的再生尾。
草蜥尾巴長度超過體長兩倍,斷尾後會形成一個迅速生長的肉芽(圖),再長出一條比原本略短的再生尾。

蜥蜴的尾巴被誰偷走了?台師大生命科學系師生林思民、林展蔚等人透過賞鳥人的長期紀錄,協助解開蜥蜴斷尾之謎。研究不僅發現鳥類掠食和蜥蜴斷尾間的關聯,還發現「斷尾求生」的蜥蜴,存活率下降三成之多,一旦尾巴生長完全後,存活率又會回升。林思民表示,許多實驗都證明過蜥蜴「斷尾」的好處,但「再生」的好處卻是首度被證實,近日研究論文也將發表在國際期刊《英國皇家學會報告》。

林思民表示,團隊花十年的時間追蹤北海岸金山地區的蜥蜴族群動態,至今已追蹤一萬兩千隻的蜥蜴,「研究人員發現,在特定季節中,草蜥會發現斷尾的情形,究竟誰偷走蜥蜴尾巴?」研究團隊開始運用中華鳥會的資料庫,同步比對後發現,翠斑草蜥「斷尾比例」和紅尾伯勞及紅隼的數量呈正相關,「死亡率」則與牛背鷺、黃頭鷺的數量呈正相關。

這是史上首次有人利用大型資料庫來追蹤蜥蜴和鳥類間的掠食效應。「因為牛背鷺與黃頭鷺是較大型的鳥類,會直接吞食,造成草蜥死亡率較高;而紅尾伯勞、紅隼等較體型較小,草蜥有機會斷尾求生。」

研究更發現,繁殖期間的公蜥蜴,失去尾巴後的存活率可能下降三成多,母蜥蜴則下降近二成,「公母斷尾下場大不同,是因為公蜥蜴在繁殖期間屬於抗奮狀態,需要求偶、競爭,若斷尾會不方便活動,且更容易被鳥類、蛇、老鼠等天敵吃掉。」然而一旦尾巴生長完全後,存活率則就回升了,這也解釋為什麼斷尾蜥蜴,即使耗費巨大能量,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再生出尾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