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獨立書店 古原軒書店 等你來挖寶

郭士榛 |2017.02.05
5425觀看次
字級
走進獨立書店 古原軒書店 等你來挖寶 圖/郭士榛
走進獨立書店 古原軒書店 等你來挖寶 圖/郭士榛
古原軒書店大門。 圖/郭士榛
顧客到古原軒都可自在找書選書 圖/郭士榛
老闆邱士峰坐書店門口十八年 圖/郭士榛

文/郭士榛

「古原軒書店」就靠近北市圖旁,邱士峰發現,很多客人原是到圖書館找書或資料,但沒找到,就順道彎進書店找,經常看到客人不但找到自己要找的書,有時還會再挖到其他的書,看著他們開心抱書出門,邱士峰笑說,每位前往古原軒書店的顧客,總會帶著尋寶的好心情,東翻西翻,幸運的話,這種不期而遇的驚喜,就讓人高興得不得了。

隱身在市圖總館一旁的獨立書店「古原軒書店」,是一間不到二十坪的長方型的店面,老闆邱士峰就坐在面對書店進門右邊角落,仔細觀察他非不到該起身的事,邱士峰會一直堅守寶座,問他︰「這個位子是看過風水,還是有什麼特定原因,一定要坐在此位。」邱士峰不疾不徐回答:「這個位子我坐了十八年,從沒變動過,不是因風水,也沒其他原因,純是安全考量,一旦發生地震、火災,或其他事故時,方便奔出門外。」

聽老闆邱士峰一席話,會讓正站在書店中人好奇又好笑,因為他那張小書桌旁正堆疊著好多書,就像一面小書牆,「你面前堆那麼多書,真發生事,這堆書就阻撓你逃命,甚至會絆倒你,更不安全。」邱士峰仍保持他那一貫樣子說:「年底到,很多朋友或客人都會提供超多書,以前會遵從父親指導,書一定要整理歸到書架上,但隨年歲增加,我今年已五十歲,無法一口氣整理,否則會閃腰、扭到手臂,店中就我一人,只能量力而為,但過年前要大動作整理一番了。」

為書檢查做清潔

「古原軒書店」位在車水馬龍的建國南路,鄰近台北市立圖書總館,對面則是大安森林公園,客人來到古原軒書店,會有一種親切感,因為老闆邱士峰總是安靜坐在店門口,看著他的書,客人可以悠哉地選書、讀書。至於為何選擇在這兒開店?邱士峰說,這裡的環境清幽,鬧中取靜。當初是做倉庫之用,在試賣舊書後,情況還不錯,就繼續留下來。邱士峰表示,他喜歡看書,當舊書店老闆的好處,就是有免費的書可以看。

書店內雖然堆了許多書,環境倒也乾淨清爽,最主要店內沒有舊書的霉味,邱士峰表示,回收舊書最重要是得做清理工作,尤其書灰要清除,書髒了或有油汙,就要擦拭乾淨、重新整理;書破掉了,則是要又補又貼;書背褪色、泛白了,要重新貼紙、寫上書名。

多年前,「古原軒書店」是採開放式店面,沒有大門,也沒冷氣,就靠一台電風扇調節空氣,結果邱士峰開始生病咳嗽,最後檢查出來是感染霉菌,非常嚴重,從此邱士峰再也不吹電風扇,書店不但裝了大門、裝了冷氣,更找人來清潔環境,邱士峰說,他絕對不會買生霉的書,因為霉不但會傷害書,更會侵害人體,「我也常提醒客人,家中藏書若生霉一定要丟掉,或是藏至乾燥低溫處,才不會讓霉菌生長。」

自己看書很雜,什麼書都看的邱士峰表示,現在圖書已成小眾行業,紙本書在電子業發達前,是傳播知識和資訊唯一的工具媒介,後因網路、電腦一一出現,紙本書成為眾多媒介工具之一,不過邱士峰認為,書的生意目前仍可以做,圖書業也是服務業,只是看經營手法,邱士峰認定,他既然身為二手書店的老闆,就要有能力會挑選、分辨出什麼樣的書能賣。

書店內現藏書近二萬冊,邱士峰說:「書畢竟是商品,只要能賣就賣,不論是文史哲、財經或心理學書,甚至有些書有季節性,經過評估和試賣後,銷路不錯就可以賣。」在邱士峰的觀念中,任何書都是可以試賣的。

店存在必有道理

挑書、選書是門學問,重要是要有耐心,「挑書要碰運氣,就像挖寶一樣」邱士峰說,有時候好賣的書並沒有什麼機會可以收到,不過,換個角度想,挑書主要是看書還有哪些剩餘和參考價值。

看著書店內龐雜的書類,邱士峰表示,他對圖書的管理肯定有能力和自信。書的分類早在十八年前就已排定,他笑說:「收拿書十八年,哪些類書放在哪,早已存記心中,所以別人看書好多好雜,但我心中有本清楚的目錄。」

他指著桌上電腦表示,賣舊書無法像賣新書一樣,完全採用電腦化管理,再加上書店只有一人經營,買賣都是靠他自己經手,只能盡量做好分類整理,但客人只要一提供書名、作者、出版社,他就會知道書大概放在哪一個書架上。

由於「古原軒書店」就靠近北市圖旁,邱士峰發現,很多客人原是到圖書館找書或資料,但沒找到,就順道彎進書店找,經常看到客人不但找到自己要找的書,有時還會再挖到其他的書,看著他們開心抱書出門,邱士峰笑說,每位前往古原軒書店的顧客,總會帶著尋寶的好心情,東翻西翻,幸運的話,這種不期而遇的驚喜,就讓人高興得不得了。他認定「店存在必有其道理」。

不喜歡向公部門申請補助款,因為他不相信書店辦活動可以增進社區情感,「常來書店的都是周邊老面孔,他們喜歡買舊書,喜歡來書店,但也有人就住在社區內,卻表示,住那麼久卻不知自己鄰居有家書店。」因此,談到為社區辦活動,他認為,會參與的自然會參加,不喜歡的人不論你說活動多好玩,他們依然不會理。邱士峰認為,只要做好自己的本業,顧客自然會隨口碑而自動找上門。

書店一二事

承接家業 開出自己的風格

「古原軒書店」在建國南路開店十八年,其實,早於七○年代,邱士峰的父親因為在建國啤酒廠任職的收入微薄,養家不大容易,便在光華商場頂個小攤位兼差。一開始,先是賣電子產品零件,後來競爭激烈,實在忙不過,轉行改賣舊書,那時候的書店名字是「台原」,在光華商場一帶頗有名氣。

不過,九○年代中期後,光華商場常有拆遷傳聞。為了早點準備,一九九八年時,邱士峰的父親選擇在現址再開一家舊書店,取名為「古原軒」。等到上軌道一、兩年後,就將位於光華商場的台原書店收起來,並由邱士峰繼承家業,接手經營,而光華橋也在二○○六年拆掉了。

邱士峰表示,每家舊書店都有故事,「古原軒」當初改行,最難的是書源有限,欲覓無門,有時還花冤枉錢,進了一大堆賣不出去的書。「父親始終不以為苦,終日奔波找書,企望勤能補拙,撥雲見日。某日收書途中,巧遇路邊停了一卡車武術舊籍,探問之下,知道準備販售,苦無買主。」爸爸當下好心承接,誰知銷路暢旺,從此起家,一帆風順,建立起書店口碑。

畢業於台大歷史系的邱士峰,接掌「古原軒書店」,最早是因父母年紀已長,為了接替他們的工作,不要讓父母太辛苦,純是為養家活口,十八年下來,要找工作已不容易,且現大環境也不好,要轉業已無希望。所幸邱士峰受到父親影響,接手書店之後,早起晚歸,勤於任事。幾年下來,不但守成開拓,也漸漸塑造出另外一種獨特風格。

讀者溫馨故事

專業書人 舊書堆翻找新奇

在「古原軒書店」坐了一下午,客人不算多,看得出進來的客人不是只逛書店,而是真心在舊書堆中找自己想要的書,顧客葉先生有空就喜歡到獨立書店內,翻找自己喜歡的武功祕笈、氣功等書,每次都能歡喜抱書歸,甚至還會找到其他絕版書,「來此找書會有種尋寶感覺」。

葉先生表示,到「古原軒書店」常可以看到許多平常已見不到的書,甚至絕版書,由於他喜歡氣功,常買到武功祕笈,一旦找到失傳已久的祕笈會欣喜不已,逛獨立書店已成為他休閒的主要活動之一。

在遠流博識網,作家傅月庵二○○二年曾撰文介紹,〈台北舊書店素描之五—古原軒書店〉文中提到,「古原軒」的風格很難說明白,卻很好掌握,假如你常到日本去的話,在京都、在沖繩,只要你夠細心,總能在街道旁找到一、二家「古本屋」,店面新舊無論,相同的,總是光線充足,玻璃潔淨,地面無塵。架上、地下的書,分門別類,整整齊齊,讓人看得非常舒服。老闆邱士峰表示,這篇文字是介紹十四年前的「古原軒書店」,他父親就是會將舊書整理得井然有序,每個書架旁只能堆疊一排書,超過會挨罵的。

網路部落客也喜歡「古原軒書店」,尤其是和老闆邱士峰閒聊,發現他是非常有趣味的人,這位部落客說,有天拿著厚厚原價一千元的小說,直接問邱士峰「你知道張愛玲譯過這本書?」結果發現老闆非常了解張愛玲,後來他們還聊到蔣介石日記早期的書,他都對答如流,最後張愛玲這本原價一千元的書,邱老闆只賣他一百八十元,部落客覺邱老闆是個有趣人,還說,很久沒遇見「醬子」的人了,給他打一百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