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林天文台觀測員蕭翔耀參與鹿林巡天計畫、中美掩星計畫等多項國際研究計畫,透過望遠鏡找到多顆小行星。
圖/蕭翔耀提供
文/記者羅智華
說到觀星,你會想到什麼?想一窺蒼穹之美,除仰賴火箭、太空船等設備後,最重要幕後推手就是一群默默耕耘,就連過年也要堅守岡位的天文研究人員,鹿林天文台觀測員蕭翔耀熱愛天文而投身觀測工作,任職八年不僅參與鹿林巡天計畫、中美掩星計畫等多項國際研究計畫,更透過望遠鏡找到天體中未被人發現多顆小行星,他還特別將其中一顆星以祖父名字命名,以紀念天上的爺爺。觀測工作,就連過年也要駐守望遠鏡旁。
由中央大學在一九九九年成立的鹿林天文台,位於海拔近三千公尺的鹿林前山上,除了是東南亞地區海拔最高、光害最少觀測點,天文台內架設的一米望遠鏡更是國內目前規格最大的天文望遠鏡,能夠每天身處台灣首屈一指天文研究重鎮,對著望遠鏡看星星,聽起來似乎很浪漫,但要成為「高山上的天文學家」可不容易。因為天文台終年運作特性,觀測人員不僅周休二日得輪流值班,就連過年期間也要駐守望遠鏡旁,以免錯過難得星象觀測,尤其寒流來襲時,更要頂著冷冽低溫天文觀測,相當辛苦。
「當太陽下山、月亮升起時,就是我每天夜晚觀測工作的開始。」談起為何想當天文觀測員,蕭翔耀說,打從高中參加天文社起就和觀星結下不解之緣,他至今都還記得第一次看到浩瀚銀河與滿天星斗的感動。對天文熱愛不只促使他攻讀地球科學研究所,更進一步到天文台工作,他形容天文觀測員就像是與太陽的「日夜交接者」,每當日落前他就要開始standby,準備開啟一天觀測,等到日出後才能好好休息,日夜顛倒工作型態常讓他自嘲「在台灣過美國作息時間」。
能將工作結合興趣固然令人稱羨,但背後付出代價也不小。過年期間、家家團聚之際,觀測員就得輪流駐守天文台、無法和家人出遊,只剩下漫漫長夜陪伴他們,孤單心情只能往心裡吞。蕭翔耀說,因長年待在高山觀測星象,也讓他來不及參與家人的重要時刻,像是兩個女兒出生時,就因為他還在天文台,無法第一時間趕到山下醫院親眼目睹女兒剛出生的模樣,就連祖父往生時,也因值班而來不及趕回家見爺爺最後一面,至今仍是他心中遺憾;也因如此,他特別將自己發現小行星以祖父之名來命名,傳達思念。
儘管天文觀測員有許多不為人知辛苦,但喜歡觀星的蕭翔耀仍十分熱愛天文觀測工作,他表示,每次在天文台值班時, 他常想像自己坐在「地球號太空船」上,在無垠宇宙中飛翔與探索未知世界,每當發現新行星或奇特天象時,內心感動難以言喻,更開心參與,為天文研究貢獻心力,對他來說,這樣成就感比什麼都來得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