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獨立運動 打造城市閱讀風景 獨立書店的文藝復興

文/楊明珠、顏伶如 、曾依璇、 鄭景雯 |2017.01.15
2180觀看次
字級
池上書局是在地鄉民求學時的共同記憶。圖/池上書局
書店正中央有個平台是書店主人特別推薦或特定出版社的書籍展。圖/楊明珠
莎士比亞咖啡館內部保留建築原樣,因此顧客還能看到一九七○年代的石牆。 圖/曾依璇
有著「書本城市」之稱的鮑威爾書店旗艦店。圖∕顏伶如
本版專題節錄自 《全球中央》雜誌 二○一六年十二月號 http://www.cna.com.tw

文/楊明珠、顏伶如 、曾依璇、 鄭景雯

本版專題節錄自《全球中央》雜誌二○一六年十二月號http://www.cna.com.tw

池上書局走過一甲子

作家書櫃成鎮店之寶

「我們提供的不只是記憶,更是一個服務」,位於台東池上老街,已有六十一年歷史的「池上書局」,至今傳承到第三代,老闆娘曹菊苹坦言,曾有過關店念頭,但為了池上人的一分記憶,苦撐至今。

踏出池上車站,簡樸的小鄉鎮,若想詢問旅遊資訊、火車時刻表,甚至周遭的表演、電影訊息,在地人通常會說:「你去『池上書局』問看看」。

隨著在地人指引,在池上老街找到「池上書局」,小小的門面上釘著書局招牌,放眼所見盡是琳瑯滿目的文具,完全不合獨立書店的規格。正納悶著,個性爽朗的老闆娘曹菊苹迎面而來,在她熱情招呼下往店內走,倒是別有洞天,兩邊整齊排著七個書櫃,都是名人、作家提供推薦的藏書。

「池上書局」是池上鄉內成立最早及唯一的實體書店,目前由第三代簡博襄和太太曹菊苹接手經營,從一九五五年草創至今超過一甲子,一直以賣文具嘉惠無數莘莘學子,同時也是在地鄉民求學時的共同記憶。

幾年前節目主持人陳文茜到池上旅遊,因人推薦來到「池上書局」,她覺得書局卻沒有書,缺少文化深度。

曹菊苹表示,店內書籍、文具銷量遞減,五年前當地經銷商逐漸拉長送書時間,甚至到有需要時才訂送,三年前經銷商結束營業,書局面臨拿不到書的困境,為了服務顧客,曹菊苹甚至在網路書店幫顧客代訂書籍。

了解書店困境後,陳文茜回家整理了一櫃子的書送給書局,這櫃書就命名為「陳文茜的書櫃」。就在第一個書櫃送到時,正巧池上來了第一位駐村藝術家蔣勳,了解書櫃來源後也送上一書櫃,擺滿蔣勳出版的書。

之後林懷民、侯文詠、蔡康永、劉克襄等名人作家紛紛義氣相挺,組成一個作家藏書會,寄來他們的藏書、或推薦的書,也親臨書店辦閱讀講座。

而店內的「天下書櫃」則是天下雜誌集團創辦人殷允芃看到書局裡的書櫃,她認為天下雜誌不能缺席,也增加了一個書櫃的書。

目前「池上書局」有七位名人、作家的書櫃,曹菊苹透露,本來計畫轉型為私人圖書室,讓民眾有書看,有人建議,這些作家書櫃還是要販售來增加書局收益,「可是我擔心的是書賣完了怎麼辦,這些書櫃的書都是名人作家的贈書,不好意思再開口要了」,但曹菊苹的擔心卻是多餘。

曹菊苹表示,「早期書局還是相當有利潤的」,如今一箱書有八成賣不出去,「現在書局的顧客年齡偏低,看得多、買得少,雖有兼賣文具勉強支撐,但其實已沒什麼利潤可言。」

曹菊苹說,很多池上人每年返鄉,都會告訴孩子:「爸爸以前都是在這個書局買文具」,這也是讓他們堅持要開下去的原因,「為的是池上人的一分記憶」。

「池上書局」也宛若里民辦公室,不只賣書、講義,還賣些基本文具以及一些商家會用到的本子,甚至優惠價的電影票、門票,也可以代客訂書等。

它同時也是最佳的池上旅遊中心,提供旅遊DM跟特色小店資料,甚至是鄉鎮活動的報名處,對池上與周邊鄉鎮的特色、文化歷史背景也知之甚詳,功能有如便利商店,因此成為在地獨一無二的獨立書店。

東京小書店店主有夢

盼書店文化不滅

日本出版業連十一年銷售額下降,比起一九九六年顛峰期業績少了六成多,有時也會聽聞大型書店倒閉。但在東京精華地段港區開書店的竹田信彌說,有年輕人來問他書店的經營術,他提供經驗幫助其他人開店,「勁敵」也增加了。

獨立書店「雙子獅子堂」位於東京都港區赤坂,書店外寫著一個簡單的「本」(書的意思),小階梯上有個「營業中,請打開書的門扉入內」的小看板,一進門便看到三十歲的店主竹田正與客戶洽談出版生意。

五點五坪的店約有三千冊書籍。竹田說,這是「選書專門店」,店內七成新書、三成舊書,販售由作家、評論家、大學教授等人士推薦的選書,也有他個人的書籍。

而像日本大型連鎖書店「三省堂」,每天進貨二百種新書,上架新書一些書籍就得被迫下架,有時負責的專人連閱讀時間都沒有,不知書籍好壞,客人來選購時,會有些困惑。

他說,採用大型經銷商進貨,讓書籍不斷輪流上架,賣不出去的書每半年就汰換,但像他這樣的小書店至少也需有八百萬日圓的資金才行。所幸,他找到較小型的經銷商,可讓他用買斷的方式進貨,一本書要賣個十年、二十年都無所謂,他認為好書總會有人欣賞的。

「雙子獅子堂」每周三至周六下午三時營業到晚間九時,有時辦活動、個人展覽會或講座,來參加的人也會順便買書,還有上班族下班後來光顧,後來和店主變成好友、常客。

有別於其他書店靠販售提袋、裝飾品等來增加利潤,竹田說,店內賣的都是作家委託的原創商品,數量有限。店內牆上掛著一張獎狀,他說妻子是漫畫家,那是表揚她設計在店內販售的紙書套。

竹田十七歲那年變成「繭居族」,在網路賣起二手書,大學時開始以文藝創作為志向。畢業剛好遭遇雷曼兄弟破產引發金融海嘯,那年有半數學生留級,有些畢業生成了「就業浪人」,有些人只能去打工,而進大企業上班的人,有些進到血汗公司面臨過勞死。

現在與他年齡相仿的人開獨立書店的案例增加了,主要年輕人進公司後上層擠滿人很難晉升,所以很多年輕人不願受束縛。有二十五歲的年輕人利用阿嬤的空屋來開小書店,認為只要日子快樂即可。現在愈來愈多人向他請教開獨立書店的祕訣,他笑說,這等於是培養了很多勁敵,但可炒熱書店文化也是美事一樁。

日本的獨立書店除賣書籍外,通常還要搭配賣咖啡、辦活動。位於東京下北澤的「B&B」(book&beer),就是可讓顧客邊看書邊喝啤酒的書店。此外,二○一三年九月在東京池袋開設的「天狼院」書店,除賣書外還舉辦類似社團活動的體驗營。

美實體書店最後堡壘

鮑威爾書店經營突圍

一九七一年,已退休的油漆承包商華特.鮑威爾在波特蘭開了一家小書店。而今位於波特蘭市中心「珍珠區」第十街的鮑威爾書店旗艦店,不但成了波特蘭知名地標,還有著全世界規模最大、新書與二手書都賣的獨立書店美譽。

消費者可以在鮑威爾書店購買二手書,也可以把自己的二手書帶來賣。包括創始總店在內共有五家店面的鮑威爾書店,每天收購的舊書數量大約有三千本,而來「挖寶」找二手書,是許多愛書民眾的嗜好。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後,鮑威爾書店網站延續「新舊並列」的經營特色,提供民眾尋找與購買二手書的服務。

曾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列入「全世界最酷的十大書店」,也曾被《今日美國報》選為「全美最棒十大書店」之一的鮑威爾書店總店擁有「書本城市」美譽,是許多觀光客到波特蘭的必遊景點。

書店占地六萬八千平方英呎(約一千九百十一坪),初次造訪的民眾經常在「書海」中迷路。店內共有逾百萬本藏書,包括新書、二手書、絕版書、限量版與罕見的珍藏版書籍,分別存放在九個不同顏色標誌的館區,因此鮑威爾書店提供店內地圖指南,讓民眾按圖索驥,不至於迷失方向。

受網路書店影響,近幾年美國實體書店經營日趨困難,連曾排名全美第二大的疆界連鎖書店都在二○一一年聲請破產關閉。而獨立經營的鮑威爾書店的屹立不搖更加顯得特殊。鮑威爾書店全年無休,年營業額約四千五百萬美元,每逢周末假日,店內總是熱鬧滾滾。

華特.鮑威爾的孫女艾蜜莉.鮑威爾在二○一○年接任書店總裁。在她的領導下,繼續走獨立經營的路線,並強調書店不是以百萬本藏書的「量多」取勝,而是更重視「質好」的重點,因為百萬本都是精心挑選過的最佳書籍。

還有一項網路書店無法提供的特色,就是書店員工與消費者之間的人性化互動與親切的個人化服務。艾蜜莉.鮑威爾表示,書店的實力所在「永遠都會建立於我們的實體存在」。而書店受到波特蘭當地民眾高度支持的另一項因素,還包括了社會責任與回饋。

在出版業面臨嚴苛考驗的大環境下,鮑威爾書店之所以能比疆界連鎖書店活得更久,符合波特蘭當地民眾喜好的高敏銳度經營方針,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每年從秋季開始就濕冷多雨的波特蘭,有著豐富新舊藏書的書店,堪稱打發時間的好去處,也經常舉辦作家演講、讀書分享等活動,讓書店不再只是賣書而已,還成為了愛書之人聚集交流的社交場所。

法國書香佐咖啡

跨時空與莎翁對話

四月二十三日是作家莎士比亞、德拉維加的忌日,也是法國「獨立書店節」,今年已是第十八屆。

這天,獨立書店會舉辦各種活動,邀請讀者放下平板電腦和手機等,走進獨立書店,親手翻閱實體書,與書店老闆談書、談人生,體會獨立書店在社區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法國有近三千家獨立書店,是全球最數一數二的國家,獨立書店售出的書籍,占零售書籍市率約百分之四十。而法國書籍一律統一定價,從不打折,無形中鼓勵了讀者到書店買書。巴黎的獨立書店,有的專賣美食類書籍,有的專賣童書,但遠近馳名到連觀光客都來光顧的,還是莎士比亞書店。

莎士比亞書店開於一九五一年,位於文藝氣息濃厚的左岸,距離聖母院廣場只有幾步之遙,金城武曾在此拍過長榮航空的「I see you」廣告。也是旅法英僑文人和英語讀者趨之若鶩的地方,店內布置還保留古風,電影《愛在日落巴黎時》選中這裡做為傑西(Jesse)和席琳(Celine)重逢之處;美國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作品《午夜巴黎》也曾在此取景。

二○一一年,莎士比亞書店與格魯特基金會(Groot Foundation)合作創辦巴黎文學獎,專門鼓勵文壇新人。此外,威爾斯詩人兼畫家潘默利斯(Panmelys)每周在這裡舉辦免費茶會,邀請賓客帶一首詩歌來分享朗誦。從此來看,莎士比亞書店在提高知名度、廣泛接觸大眾的同時,並沒有忘記鼓勵作家、促進閱讀的初衷。

書店的創始人惠特曼(George Whitman)曾說:「我打造一家書店,有如小說家撰寫小說,每個房間都猶如一個章節,希望人們推開店門,就像打開一本帶領他們進入想像中的魔幻世界的書」。

惠特曼自一九六○年代就希望開一家書香咖啡館,去年二○一五年秋天,書店隔壁開了一家「莎士比亞咖啡館」,附有巴黎人最愛的戶外咖啡座,提供咖啡、茶飲、現榨果汁和檸檬塔、司康、貝果等簡單點心。雖然他本人已於二○一一年逝世。

咖啡館原是一家文具店,自一九八○年歇業後一直空著,因莎士比亞書店盛名,有很多觀光客穿梭,引來大型連鎖餐飲想租下店面,但最後決定租給莎士比亞書店。書店接手後,盡量保留建築原樣,因此顧客還能看到一九七○年代的石牆。

莎士比亞咖啡館的菜單也染上文學氣息,有「莎士比亞奶昔」(Shakespeare Shake)、「克魯亞克燕麥餅」(Flapjack Kerouac)、「餐包照常升起」(The Bun Also Rises)等取自文豪姓氏或名著的餐點。

有趣的是,每張餐墊紙都是一分「普魯斯特問卷」(Proust Questionnaire)。這份知名問卷上列著許多關於回憶、價值或人生觀的問題,正好可供人在品味一杯咖啡時細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