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 惠安有座越王宮 文/洪少霖 |2017.01.02 語音朗讀 146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越王宮門楣。圖/洪少霖 越王宮正面。圖/洪少霖 越王宮大門。圖/洪少霖 文/洪少霖 在福建惠安縣輞川古城東北側,有一座始建於明萬曆年間(一五七三~一六二○)的越王宮。它坐西朝東,建築面積一百八十平方公尺,由山門、拜亭、兩廊和主殿組成;主殿面闊進深各三間,抬梁穿斗混合結構,硬山式屋頂。宮前磚埕面積七十平方公尺,埕前有放生池一口、古石鼓一座,石船、石香爐各一,並有石塔一座。 越王宮主殿奉祀鎮閩越王勾踐,左右殿奉祀范蠡和文種兩位文武判官。越王勾踐(約西元前五二○~四六五)為春秋末期越國國君,其祖先是夏禹,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無餘的直系後裔。越王勾踐於西元前四九六~四六五年在位,西元前四九四年吳國攻打越國時,越國不敵,勾踐屈服,在吳國忍辱負重,三年後返國,矢志國強、親身耕作、折節下賢、體卹士民,共尊周室,遂成霸業,史書上稱其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廬為「春秋五霸」。 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流傳十分廣泛。他在自己的屋裡掛了一只苦膽,每頓飯都要嘗嘗苦味,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在吳國的苦難與恥辱,他激勵了全國上下齊心努力,奮發圖強,最終消滅吳國,而抹去恥辱。 福建省屬於古越族的一支,被稱為「東越」。春秋時期曾建立閩國,故有「閩越」之稱。戰國時期,越國為楚兵所敗,越國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後裔被稱為閩越人;福建在漢朝時屬於閩越國,越國是周朝的封國,閩越國為漢朝封國。 越王公是惠安縣古輞川城頂路境的境主,宮大門對聯曰:「渭上釣魚海上釣鱉忽聞開井釣龍,城頭射隼山頭射雁還憶溪頭射鱔」,門額上高懸「鎮閩越王」匾額。龕、大廳、拜亭的左右柱的對聯依次為:「襟吳華粵威震閩疆,伐楚鋤秦功高漢室」、「越觀輞海千重界,王遠流芳跨九州」、「越居高爵欽江都,范文催軍勝於吳」、「海國帆檣拱島嶼,江城樓閣涌波濤」、「閩浙屯兵若伐吳,心存著夢進京都」和匾額〈海邦雄鎮〉、〈威鎮閩疆,惠此南國〉等。此越王宮及當地祠堂內有著眾多木偶侍兵侍將,此為當地宮廟特色。 從以上奉祀的神祇和楹聯牌匾的內容可以看出,越王宮是屬於越王勾踐信仰一脈。然而,五代時中原板蕩士族南遷,王審知入閩也被稱為閩越王,且它始建於明代,最初是奉祀越王勾踐或是王審知呢?又是出自於什麼目的而奉祀,值得推敲。 越王宮的具體位置,在於煙樓山下魚澳港口處,瀕臨輞川海灣和廣袤的灘塗,對岸為鯉魚島,如今那裡有外走馬埭圍墾工程,所以在越王宮望海,難以再現。不過,老百姓內心的虔誠卻依然不息,而歷史也將它曾經的繁華銘記在冊。 現今越王宮,為惠安縣文物保護單位,內部有眾多壁畫,如:王龍戰程咬金、李元霸學藝等等,各具特色。越王宮北側尚存著建於明嘉靖四十一年(一五六二),為抵禦倭寇而興建的輞川古城牆遺址,殘牆二百五十六公尺,殘高七十、八十公尺,它是越王宮鎮海護城的歷史見證。 前一篇文章 【小沙彌書畫鋪】 慈悲的芬芳 下一篇文章 【如是觀史】 陰麗華與郭聖通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藝心語】鑽石的石【寰宇采風】多元融合的諾曼王宮 【遺澤流風】 碧霞宮與岳飛信仰【近未來之形:2025青藝獎典藏作品巡迴特展】 青藝之光【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 作者其他文章【大江南北】泉州奇石:守望歲月、望穿紅塵【撫今追昔】繁華到蒼涼:兩頭石獅的守護【大江南北】 尾嶺橋及周邊傳說【時光隧道】娘子橋與番仔樓【大江南北】紫帽山放心石【大江南北】 百丈坪與百丈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