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個資訊相當發達的國家,教育普及,新聞自由,網路的覆蓋率似乎沒有死角,怎麼會是一個「無知國家」呢?可是近日卻有英國發表的民調指出,台灣是全球倒數第三的「無知國家」。
但稍後就發生新竹光復中學校慶中,學生以納粹角色扮演遊行操場一事而受到各界指責。此事不就正好反映出學生無知之過嗎?同樣地,該班導師不只同意此角色扮演,更是自扮希特勒,老師的無知又如何說呢?
「無知」何錯之有?蘇格拉底說自己是無知之人,於是到處去請益那些自認為有知之人。但這些有知之人卻往往被蘇格拉底問到不敢說自己所知為真。何謂真知,乃知其所不知,對其所知者一再質疑、挑戰,問到沒有經驗實證與其命題相左為止,才確定為真知。
台灣在長期考試升學制度下,標準答案已成為知識代名詞。如果在考試中問:在二次大戰殺死很多猶太人並設置集中營以毒氣殘殺猶太人的是誰?大概有九成以上的學生可以很容易的考試卷選擇「希特勒」這個名字,再問希特勒創立什麼政黨,也有九成以上可以回答是「納粹黨」。但若細問希特勒納粹發起的二次大戰和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亞洲有何異同?對世界影響為何?其跟現在國與國之間戰爭又有何差別?大概有九成學生說不出所以然。
除了記背考試中的標準答案外,在網路資訊發達後,現代年輕人習慣於上網查資料。不知道的問題就直接到維基百科去下載答案。對於這些網路上資料不求甚解,就以為那是可用的知識,且相互傳送,不再求證。可言之現今網路充斥著假知的知識到處傳布,但多數人卻無知的以為自己真知。
學生們在老師出作業時就到網路去找答案,同樣地老師在教學生時也很輕易地就用網路資料當做教材;網路已成為虛擬學校,變成教育替代品。以此次爆發的納粹希特勒爭議為例,若到網路去搜尋「希特勒影片」時,會發現有二十幾部以不同配音重製希特勒惡搞影片,這些影片的瀏覽率總和起來超過千萬人以上。當這些人看到這些「搞笑」影片時,會把希特勒的形象聯想到那殺人無數的納粹嗎?還是會覺得希特勒怎麼那麼無厘頭。
製作這些無厘頭影片的人,其無知程度豈不比這些高中生和該導師更為無知。而那些看到影片又轉傳者,不也同樣無知嗎?甚者是無知中所呈現的無感!
何謂真知?是知何者可為,何者不可為。何謂真知?是知其所知,也知其所不知。何謂真知?是能問其所知,疑其所知,檢驗其所知。
台灣所面對無知的一代是:不問!不疑!不做!任何知識都需要一再檢驗、思考、批判和履行。此次事件已在校長宣布下台後暫告落幕。這又是一次標準答案下的思考行為模式,若無法經此事件去改變學生理性批判思考能力,而一再以標準答案式的教育模式去便宜行事,欲翻轉新一代無知的現況,是難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