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試著把台灣的建築劃分成一代建、二代建、三代建…… 圖/大牛稠囝仔
文與圖/大牛稠囝仔
我曾試著把台灣的建築劃分成一代建、二代建、三代建……
區分的方法很簡單,凡是以竹、木、草、泥土、石塊為材料構建的,都算得上是第一代建築。後來有了磚瓦窯,建築時有磚有瓦,有石灰和水泥可以黏合及粉刷裝飾,於是磚瓦屋盛行起來,這便是第二代的建築物,稱之為二代建。
等到鋼筋水泥被廣泛使用,漂亮的磁磚、現代工具採集不遠千里而來的木材石材壁材也大量運用了,建築物大大飛躍,於地平線上爭妍鬥豔,這是現代人生活其中的第三代建築。
但三個建築世代也不一定依年代區隔,直到今天,我還可以在鄉間同時看到土确屋、磚瓦厝與時髦的洋式豪宅並列的景致,一眼看盡三代建。
畫磚瓦窯是有道理的,磚與瓦,是先民從竹、木、泥石、植物枝葉構建的第一代建築推進到「二代建」最重要的指標建材,昔時只要一個地方土壤適用,必建有磚瓦窯以就近取材,他們正是支撐二代建最重要的基地。
曾幾何時磚瓦窯已悉數被人拆光,徒留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