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近年全台空汙指標已超越「紫爆」,環保署日前更將AQI空氣品質指標,由原本的四等級改為六等級,增加「紅害」、「褐爆」。由於空氣汙染日益嚴重,加上環境中潛藏的致癌因子,使台灣肺癌發生率居高不下。醫生建議,患者先接受基因篩檢,搭配合適的藥物,增進治療效果。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主治醫師蔡俊明指出,肺癌治療目標為抑制腫瘤生長,目前已知有許多造成細胞癌化的關鍵基因,可作為治療標的。除較為人熟知的EGFR(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之外,二○○七年新發現的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也有對應的標靶治療。
蔡俊明建議,患者先進行檢測,接受EGFR、ALK等基因篩檢,找出關鍵致病基因,再搭配合適的藥物,以增進治療效果、減少副作用,改善患者及家屬生活品質。
蔡俊明說,肺癌患者約八成確診時已為晚期,因肺部沒有神經,初期無明顯徵兆,通常患者出現長期咳嗽、胸悶、胸痛、吞嚥困難,甚至因癌細胞轉移造成骨頭疼痛等,才會就醫進行篩檢。
蔡俊明表示,ALK肺癌的腦轉移率非常高,是造成疾病惡化及患者失能、致死的重要原因。新一代ALK標靶可穿過血腦障蔽進入大腦組織,有效對付轉移大腦的癌細胞,甚至可預防或延緩腦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