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護生畫集】 為主負米
文/林少雯
楊光遠之叛青州也,有孫中舍,忘其名,居圍城中,族人在州西別墅。城閉既久,內外隔絕,食且盡,舉族愁嘆。有畜犬彷徨其側,有憂思。中舍因矚曰:「爾能為我至莊取米邪?」犬搖尾應之。至夜,置之一布囊,並簡,繫犬背上。犬即由水竇出,至莊鳴吠,居者開門,識其犬,取簡視之,令負米還,未曉入城,如此數月,比至城開,孫氏闔門數十口,獨得不餒。
──《澠水燕談錄》.朱幼蘭書寫
此故事出自《澠水燕談錄》一書,宋王闢之著,共十卷,其〈自序〉云:「閒接賢士大夫談議,有可取者輒記之,久而得三百六十餘事,私編之為十卷。」全書分帝德、名臣、奇節、忠孝、才識、高逸、官制、文儒、歌詠、書畫、雜錄、談謔等若干類,內容涉及政事、官制和文化。其中記錄了宋代的著名文學家李昉、樂史、柳開、柳永、歐陽修、范仲淹、尹洙、石延年、蘇舜欽、劉攽、蘇洵、蘇軾、蘇轍等人的詩文和事跡,是文學研究的重要資料。
後晉天福八年,楊光遠叛變,密結契丹外援,率部隊圍攻青州,當時有一位姓孫的中舍官,全家人陷在圍城中,他的族人居住在青州城西邊的別墅,兩邊無法通音訊。圍城日久,城裡的糧食都已耗盡,孫中舍家已經沒有存糧,個個唉聲嘆氣愁眉不展。
孫中舍家中養的一隻狗,見主人如此煩憂,於是在主人身邊打轉,彷彿有話要說似的。
孫中舍無奈地對這隻忠心耿耿的狗說:「你能為我到城外村莊的別墅中去取米來嗎?」孫中舍只是隨口問問,沒想到這隻狗好像真的聽懂了,不斷搖著尾巴答應。
那天夜裡,孫中舍準備了一個布袋,並寫了一封信給城外的族人,他把布袋和信一起綁繫在狗的背上。那隻狗循著城裡的排水洞,鑽到城外,順利走到孫家的莊外別墅,在外面不斷吠叫。屋裡的人認出這是孫中舍家中所養的狗,於於取下狗背上的信來閱讀,然後將狗帶來的布袋裝滿米,讓狗背回城裡。狗不負使命,在天亮前就背著米回到家中。
圍城期間,這隻狗就這樣經常往返城裡城外地運米,解了孫中舍全家飢餓之苦。叛變事件落幕後,據查在城被圍的幾個月中,孫中舍家中數十口人是城裡唯獨沒挨餓的人家。
這讓孫中舍太感意外了,這狗的機智不比人差,擁有這樣一隻能為主人分憂解勞的狗,真是太幸運了。孫中舍不禁對這隻狗刮目相看,也更疼愛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