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精神 什麼是吃飯禪?

文/法鼓文化編輯部編著 |2016.12.18
3862觀看次
字級
素食精神 什麼是吃飯禪? 圖/法鼓文化出版
素食精神 什麼是吃飯禪? 圖/周禎和

文/法鼓文化編輯部編著

你會吃飯嗎?乍聽之下這或許是個愚蠢的問題,但仔細回想自己平日究竟是怎麼吃飯的?囫圇吞棗還是細嚼慢嚥?一般人吃飯的時候經常是一心二用,邊吃飯邊看報或者談話,偶爾趕時間,連吃一頓飯也變得緊張而難以放鬆,往往一餐之後,連自己吃下了什麼都不清楚,即使美食當前,也可能食不知味。

聖嚴法師曾分享簡單的吃飯方法:掌握「動口不動手,動手不動口」的原則,亦即當口在咀嚼時,手就不挾菜,當一口吃完後,再專心挾菜。若能以全身放鬆,歡喜感恩的心情,專注挾菜、咀嚼、吞嚥的每一個動作,就能清楚每一口飯、菜緩緩咀嚼而出的滋味。唯有放鬆、清楚、專注地吃,才能吃得健康,吃出食材的原味。

然而,再簡單的方法,仍需要親自體驗與練習,才能成為有用的生活習慣,才能感受到吃飯的禪滋味。當心回到單純吃飯的動作與當下,便能感受到用心飲食的禪味。

如果可以利用三餐飲食的機會,吃飯時專心吃飯,心無二用,吃飯也能化解生活壓力,調整不安的身心,產生安定的力量,每一餐都將是補充身心營養的禪修好時機。

用餐謹守七禮儀

很多人用餐時常喜歡交談:「這菜好吃,多吃一點!」「這菜怎麼煮得這樣難吃!」「不要只挑愛吃的,偏食不好!」「吃飯不要玩手機!」你是否能觀照到自己的心情正隨之起伏不定?

即使是與家人聚餐,餐桌上的禮儀仍不能少,掌握以下幾點用餐原則,便是實踐禮儀環保。

進餐時:

❶放下手機,關掉電視,專心吃飯。

❷坐姿端正,與餐桌保持適當距離。

❸一手端碗,一手拿筷,用餐時不發出噪音。

❹進餐時應和諧快樂,細嚼慢嚥,且不需要勸菜。

❺不挑菜、不偏食,不眼看這道菜,手又拿別道菜,專注吃飯。

❻吃多少拿多少,不因有自己喜歡的菜色而多拿,養成不過量的好習慣。

❼口中有食物時,不說話。

以上幾點看似簡單,但每項都很重要,不僅攸關用餐禮儀,其實都是時時在觀照自己是否「會吃飯」,從吃飯中看到自己的「起心動念」。例如看到喜歡吃的菜,是不是想多挾一點?此時是否觀照到自己的「貪」?當咀嚼時,是否生起好惡之心,而不是感恩的心?

素食者如只是享用清淨的料理,但是心中想法五味雜陳,那便失去了素食的精神。禮儀環保除從外的身儀、口儀,讓我們能專心用餐,更重要的是也能達到心儀,讓我們的心恢復清淨。當用心吃飯,感恩與珍惜每一餐的用餐因緣!

(摘自《素食50問》,法鼓文化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