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修練 修行即修心,禪法即心法

文/法鼓文化編輯部編著 |2016.10.02
7213觀看次
字級
真正禪宗的修行,不是在修練身體,而是在修身、修心之後的超越身心世界。圖╱李東陽
禪宗又名心宗,是以鍊心為主,首先從散亂妄想心,轉為集中專注心,再轉為統一心,最高層次是無我、無相、無執著的無心,即是開悟見性。

文/法鼓文化編輯部編著

禪宗又名心宗,是以鍊心為主,首先從散亂妄想心,轉為集中專注心,再轉為統一心,最高層次是無我、無相、無執著的無心,即是開悟見性。

心不隨境轉

因此,真正禪宗的修行,不是在修練身體,而是在修身、修心之後的超越身心世界,稱為自在解脫。這個心是以自己的現在一念,觀察自己的前念與後念,明確地知道自己的心向、心念的活動「是什麼,在做什麼」,目的是訓練自己的心,不要被環境的刺激所困擾及動搖,這種工夫稱為「心不隨境轉」。

鍊心不僅能使自己的心不隨境轉,而且還要使得環境隨著自己的心向而轉變,這必須要有相當大的修為。如果我們的心平常就保持平穩集中而不散漫,那麼我們的行為就可以影響他人,轉變環境。

禪修者的心力

如果我們能將自己的心念調柔安定,也能協助他人安心。因此,當與很有修為的禪修者在一起時,會讓人的心感到安定,因為他的心念會影響我們,讓我們有安全感、安定感,這便是禪修者的心力。如果我們也能以禪法鍛鍊自我,便能發揮心的力量,帶給人們光明溫暖的幸福。

觀身受法與拜佛

煩躁坐不住,是身心的自然反應。打坐時,由於姿勢坐正、盤腿的關係,身體會自動調整,過程中,身體會出現痠、痛、癢、麻的感覺,或者妄念很多、或者昏沉,煩躁也是其中一個狀況。

感到煩躁時,可以練習「觀身受法」,將注意力放在移動的手部的動作上,放慢速度,心不斷地和手的動作連在一起。另一個方法是「拜佛」,放慢動作,輕輕鬆鬆地體驗身體的每一個動作。這些都可以幫助心安定下來。

看見心在波動

為什麼會感到煩躁?煩躁的原因很多,有時候是睡不好、火氣大而煩躁,這是生理因素;有些是因累積了一些情緒,包括人際關係、早期的生命經驗等,屬於心理因素。平常對於這些情緒沒有覺察,而當打坐心漸漸沉澱後,這些問題就會逐一浮現,讓人感到不耐煩,但也在這時才能看見自己的心,看見心在波動。

我們習慣性地去壓抑情緒,但壓抑久了會爆炸,所以如果是當下可以處理的,例如說錯話、做錯事,立即向對方道歉懺悔,就有回轉的空間。而在禪堂禪坐時,這些情況早已都事過境遷,對於心中浮現的每個念頭,無須壓抑,當它浮現時,就練習放下妄念,回到方法,不牽不掛,繼續用功。

(摘自《禪堂 問》,法鼓文化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