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齋淨土詩(選錄一)

 |2016.12.12
3110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淨土洞窟入口圖/資料照片
要進入極樂世界,必須穿越四尺高的門,讓人低頭學謙虛。圖/資料照片
佛陀於祇園精舍為弟子宣說阿彌陀經的盛況,會中有文殊、彌勒等大菩薩,亦有大阿羅漢❸,傳神之至,唯妙唯肖。 圖/資料照片
我佛真身不可量, 大人陪從有輝光。 食時並是天肴膳, 行處無非聖道場。 庭下碧流微吐韻, 殿前瑤草細吹香。 十方一等莊嚴剎, 終說西方出異方。 ──明.梵琦楚石

我佛真身不可量,

大人陪從有輝光。

食時並是天肴膳,

行處無非聖道場。

庭下碧流微吐韻,

殿前瑤草細吹香。

十方一等莊嚴剎,

終說西方出異方。

──明.梵琦楚石

作者

梵琦(1296~1370),明代臨濟宗大慧派僧。字楚石,浙江象山人。襁褓時即有僧人手摩其頂,預言他能大開法筵,振興佛法。

幼年時,鄉人讚譽他為「曇曜」、「奇童」。九歲披剃出家,十六歲受具足大戒。歷住海鹽福臻寺、天寧永祚寺、杭州鳳山報閣寺、嘉興本覺寺,造有七級塔、大寶閣、鑄千佛像等,又興建萬佛閣,被喻為「天宮下移人世」,莊嚴之景可見一斑。

梵琦威儀莊嚴,每舉正法,磅礡縱橫,從中原等地遠至海外的日本、高麗,皆有僧俗二眾仰慕其門風,投歸座下學法。先後受元、明二朝當政者尊崇。元順帝賜號「佛日普照慧辯禪師」,明太祖二次大作佛事,皆請其主法,並「親承顧問」,世稱明代「國初第一宗師」。此外,袾宏大師亦言「本朝第一流宗師,無尚於楚石」,智旭大師則讚歎其「禪宗自楚石琦大師後,未聞其人也」。

晚年,於永祚寺西側築居,稱為「西齋」,自號「西齋老人」,專修淨土。《西齋淨土詩》即為此間所作的詩歌,內容主要在破除一般人對自性彌陀、唯心淨土理論誤解的偏見,並普勸有心的善男信女悉皆念佛。詩中意境清新雋詠,思想絕妙高逸,智旭大師稱讚其詩:「一讀二讀塵念消,三讀四讀染情薄,讀至十百千萬遍,此身已向蓮花托。」

賞析

「我佛真身不可量,大人陪從有輝光」,極樂世界的導師阿彌陀佛,他的真身不可測量,身旁都有諸大菩薩隨侍,金光輝耀。

「食時並是天肴膳,行處無非聖道場」,飲食受用,都是天人的肴膳,所到之處無非是諸聖人的道場。

「庭下碧流微吐韻,殿前瑤草細吹香」,庭園下,碧綠的流水吐露著美妙的音韻,佛殿前美好如玉的瑤草,細細地吐露芳香。

「十方一等莊嚴剎,終說西方出異方」,西方極樂世界無有眾苦,殊勝妙樂,是世界第一安穩之處,十方世界究極莊嚴清淨的佛國,是超越於諸方的聖域。

要進入極樂世界,必須穿越四尺高的門,讓人低頭學謙虛❷。佛陀於祇園精舍為弟子宣說阿彌陀經的盛況,會中有文殊、彌勒等大菩薩,亦有大阿羅漢❸,傳神之至,唯妙唯肖。 圖/資料照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