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聯社
編譯/劉雲 圖/美聯社
大廠祭「留任獎金」防跳槽,將改變生態圈,不利小型業者生存…
大型科技公司過去常藉互不挖角的默契留住優秀員工,但這種安排不合法,蘋果、Google、Adobe與英特爾去年為此支付4.15億美元和解金,補償薪資被刻意壓低的員工。如今矽谷薪資遭壓抑就像撥接網路一般,已成為遙遠的記憶。
現在,科技業者紛紛砸重金招聘和挽留一流人才,因為在工程、資料科學、人工智慧與網路行銷等熱門領域,人才競爭日益激烈。即使資淺工程師也能輕易賺得年薪12萬美元,超過華爾街同齡的大多數員工。
《經濟學人》雜誌報導,有幾個因素造成這個現象,房價是推升薪資的原因之一。人力資源顧問公司美世(Mercer)指出,舊金山灣區生活費比全國平均值高41%,全美最多,且比次高的紐約市貴7%。
但最主要原因是科技人才需求龐大。不同於一流律師或醫師每日服務人數有限,技術能力高超的科技人才可能因打造出更吸引人、更賺錢的熱門產品,而改造整個公司。
紅杉資本合夥人波塔表示,光Google、臉書與亞馬遜3家公司,就僱用約30%主修電腦的美國大學畢業生。這些大型上市公司不僅付高薪,也發送高額股票,在搶人才上占上風。Google母公司Alphabet去年付出約值53億美元的股票薪酬,相當於年度毛利20%。
科技大廠為留住頂尖人才,除了發送股票,有些公司還提供豐厚簽約金,但若3年內離職需繳回。另一常見做法是用「留任獎金」勸阻員工跳槽。
新創公司因此難以在人才大戰中與大企業抗衡,較具優勢的是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公司,例如優步(Uber)與Airbnb。這些公司已募足資金,肯出大錢挖角、付高薪,更以股票上市後會大漲的展望作誘因吸引人才。
缺乏資源的小型新創公司則指責科技大廠扭曲人力市場。Metamarkets負責人德里斯科爾說:「我能做的,就是僱用未經雕琢的璞玉。但是當他們展露鋒芒時,幾乎肯定會被大公司挖走。」
科技大廠掀搶人大戰,帶來幾個風險。首先是矽谷生態圈改變,人力成本高漲迫使新創公司提高所需募集的資金。未來創業者縱有絕佳創業構想,也可能因矽谷成本高昂而裹足不前。有些新創公司已遷至別處,以降低成本。長期來看,可能排擠掉新創小公司。
另一風險是引發股東與民眾不滿。在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下,企業獲利須扣除股票薪酬,但許多人注重其他指標,造成股東忽略了龐大股票薪酬。當公司表現優異時,很少股東會質疑費用;一旦股市下跌或公司業績不佳,這種心態可能迅速翻轉,就像之前推特與LinkedIn發生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