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鬥士 林虹汝戰勝cancer 美好人生不cancel!

陳玲芳 |2016.11.19
4338觀看次
字級
林虹汝的癌後人生,宛如多采多姿的彩虹。 圖/原水文化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癌症存活者是一個身分,不是全部的人生。生病是生命的一個歷程,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需要去執行、去完成。」 二十歲罹癌,歷經抗癌、復發、再抗癌,林虹汝成功戰勝癌症,其毅力及精神令人感佩。

坊間有很多癌友所撰寫的書,大部分都是教你抗癌、記錄生命歷程,然而現在全癌症平均「五年存活率」已超過百分之五十,也就是有一半以上罹癌的人,在經過治療後,可以繼續和親愛的家人生活,繼續人生未完成的事情。

「既然有這麼多的癌症存活者,為什麼沒有人告訴他們活下來之後呢?」今年,癌症康復已滿七年,林虹汝經歷一次全身性的電腦斷層檢查,確定影像中沒有看到任何復發的跡象,於是有了想要完成《沒有任何事,能阻止我享受生命的美好》這本書的想法。

七年前,出版第一本《癌症學校教我的事》,父親林晉章(前台北市議員)曾購買本書贈予全台北市國高中圖書館,希望年輕學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熬夜,以免降低抵抗力導致生病,甚至罹癌。他說,女兒不畏治療的辛苦,將不幸「二度罹癌的人生」轉化成「勵志的人生」,讓他引以為榮。

林虹汝沒有成為「靠爸」族,「支持著她一路走來有個重要的因素,是她抓住了自己人生努力的方向,並摸索出如何在身體條件比別人差的情況下,去克服這一切。」

《癌症學校教我的事》書中,林虹汝以正向思考的態度,勇敢面對抗癌歷程,台大「台成幹細胞治療中心」護理長張喬芳,推薦給淋巴癌病友閱讀,反應相當好。病人常跟她說:「林虹汝可以,相信我也可以!」之後,林虹汝又對台大醫院九位頂尖專家醫師進行採訪、撰文,完成了《一本讀通血癌》。

完成骨髓移植後,林虹汝至美國完成非營利組織管理的碩士學位返國;在非營利組織「癌症希望基金會」工作,並同時回台大醫院擔任義工,鼓勵病友勇敢面對治療;後又考取進入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目前正在攻讀第二個碩士學位。

「如果沒有罹患何杰金氏淋巴瘤,她會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呢?是會和她的父親一樣從政?還是發揮社會學的專長,挖掘社會問題,仗義執言?」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暨基隆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王正旭說,經由一場癌病和透過所有的診療歷程,林虹汝展現了令人讚佩的所有生命特質,包括隱身在非營利組織團體,不斷地為弱勢族群發聲,協助開展公益。

「只要活著,一切都有可能;只要活著,就不該放棄想做的事情。」曾與林虹汝一起築夢的張喬芳(她們一起討論如何讓骨髓移植後的病友,在心理社會層面上有更多的照顧及資源可利用,包括出版一本有關移植後存活者的手冊)真心推薦林虹汝的第三本書,認為這本書堪稱是幹細胞移植之「髓」後生活的光明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