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君子皙聽完歌詞的翻譯後深受感動,竟放下貴族的身段,揮起長長的衣袖,走上前去擁抱唱歌的越人,並拿起繡花的錦被去覆蓋他。(原文:於是鄂君子皙乃揄修袂,行而擁之,舉綉被而覆之。)
圖/陳牧雨
文與圖/陳牧雨
鄂君子皙聽完歌詞的翻譯後深受感動,竟放下貴族的身段,揮起長長的衣袖,走上前去擁抱唱歌的越人,並拿起繡花的錦被去覆蓋他。(原文:於是鄂君子皙乃揄修袂,行而擁之,舉綉被而覆之。)
鄂君子皙是楚王母親的弟弟,官做到令尹,爵位是執圭,如此崇高的地位,都可以和越人結下了跨越身分地位的友誼而親熱的往來。今天你的地位並沒超過鄂君子皙,我地位也不比划船的越人差,為什麼我要牽君王你的手卻不可得呢?(原文:鄂君子皙,親楚王母弟也。官為令尹,爵為執圭,一榜枻越人猶得交歡盡意焉。今君何以逾於鄂君子皙,臣何以獨不若榜枻之人,願把君之手,其不可何也?)
襄成君聽了之後,連忙把手遞過去說:「在我年輕的時候,也曾因為外貌姣好而受到長者的稱讚,卻從未受到如此突然的要求牽手,因而覺得有被羞辱的感覺。我現在知道錯了,從今以後,我將以後輩的禮節,恭謹的接受先生的教誨」。(原文:襄成君乃奉手而進之,曰:「吾少之時,亦嘗以色稱於長者矣。未嘗過僇如此之卒也。自今以後,願以壯少之禮謹受命。」)
從劉向《說苑·善說》這整段有關〈越人歌〉的記載,可知〈越人歌〉不僅僅是中國最早的翻譯歌曲,其實也是一段故事中又含故事的故事。
劉向藉著〈越人歌〉裡闡述了兩個重要的觀念:
❶情感不分階級:楚大夫莊辛告訴襄成君,以鄂君子皙是楚王母親弟弟的高貴身分,都可以擁抱越人船夫,並為之蓋錦被的故事,說動襄成君放棄階級之見。
❷國籍或文化差異並不構成情感的障礙:楚越兩國,在語言,信仰、文化等方面,都有極大的不同。越人是古代生活在長江以南廣大沿海地區的一個大族群,有於越、甌越、閩越、東越、楊越、南越、駱越等,統稱為「百越」;現今的越南就是因為在百越之南而得名。
根據古文獻記載,越人紋身斷髮,錯臂左衽,便於用舟,善鑄銅劍,自由真率,多情善謳。
同時,越文化是典型的江河文化,所以崇拜龍、蛇,因此越人喜造龍舟;而楚文化則是以鳳鳥崇拜為特徵;鳳是楚人力量的象徵。文中敘述鄂君子皙所乘坐的「青翰之舟」就是裝飾有青鳥圖騰的船隻,正反映了楚人崇鳳的觀念。
以文化、語言如此巨大差異的楚、越,都可互相傾吐愛意,可見感情也沒有國籍及語言的障礙。
由於這首歌謠的詞意太過柔婉,因此有許多人理所當然地認為唱歌的越人必定是位美女,她以情歌向王子述說傾慕之意。
可是又因為說故事的楚大夫莊辛與聽故事的襄成君皆為男性,因此也有許多人認為,〈越人歌〉是一首不折不扣的同性戀情歌。
這兩種說法歷代皆有頗多論述,而且各有見解;不過我倒認為這樣的討論,似乎有點畫蛇添足之嫌。
或許藉以愛情裡的跨越尊卑,來詮釋同性友誼亦可不分貴賤,應該也是合理的說法,並不需要狗尾續貂的再去討論這首歌的愛情性向吧?
單純就藝術而言,〈越人歌〉句式和用語都非常接近《楚辭》的悱惻風格,因此也被視為《楚辭》的藝術源頭之一;或許,我們也可以說《楚辭》的風格,其實是楚越文化交流下的產物。
傳統藝術因受到不同文化相互濡染而帶來新的衝擊與養分,擴大了原有文化的視野、甚至產生嶄新的藝術形式與風格。我想,《楚辭》就是這樣一個很鮮明的例證。
附錄:本專欄文章已集結成書,
由遠景出版社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