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 漢文帝之英明

文/嚴陽 |2016.11.15
1477觀看次
字級

文/嚴陽
漢文帝即位後,將軍陳武等人提議說,南越、朝鮮,擁重兵把守險地,選擇時機觀望,應當調動兵馬,征討叛賊,以平安邊疆。漢文帝卻表示,動用兵器,雖然能克敵如願,但打仗也會損傷自身,將把老百姓的長遠利益放在什麼地方?如今匈奴侵入內地,守邊的官吏無功,邊疆的百姓打仗已久,他常常為他們感到傷心不安,沒有一天能忘記;他希望一邊鞏固邊防,一邊派使節講和,使北方邊境安寧,這才是大的功德,暫時不要談論用兵。

這段發生在漢文帝與武將之間的對話,記錄在《史記·律書》中,漢文帝採取了息戰休兵的基本國策,漢文帝果真實現了自己的願望:「百姓無內外之徭,得息肩於田畝,天下富盛,粟至十餘錢」,他在位的年間,國家富強繁盛,也才有後世的「文景之治」的盛景。

不過,讓人十分遺憾的是,對於漢文帝與將軍陳武等人之間的這番對話,班固的《漢書》略而不記,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也未編入。因此,南宋的洪邁在《容齋隨筆.漢文帝不用兵》一文中發出了「惜哉」,這樣的感嘆!

一般而言,從歷史的角度來說,總是開國皇帝與拓展疆域、成就了大國之夢的皇帝,這兩類人更容易受到人們的重視與讚譽。開天闢地建立嶄新的國家,猶如白手起家,其難度可想而知;主動出擊,征服四夷,非得有極強的進取之心與非同尋常的能力而不行。更何況,沒有他們昔日的努力與功勛,就沒有今天的「歷史悠久、地大物博」之成就!所以,作為史家,將閃光燈對準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乃至成吉思汗、愛新覺羅皇太極,再正常不過了。

但是,我們回望歷史,其實還有其它的視角,比如說,這些做皇帝的,為他們治下的百姓帶來了什麼;或者說,在他們治下的百姓的幸福指數到底如何?我以為這是一個更為重要的視角。

因為在影響了中國社會數千年的儒家思想中,民為貴、民為本是重要內容。也可以說,為君之人做什麼、不做什麼等等,都應該基於對百姓的安寧與福祉的考慮。因此,盡可能地避免戰爭,更多地選擇對話和交流的方式來化解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矛盾,應該是更具「仁政」色彩的選擇。拿這樣的標準去衡量漢文帝,那麼,我們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十分難得的「仁君」,也是「明君」。

對於將軍陳武之輩來說,他們的價值和地位,只有通過戰爭才能得到體現,所以,他們難免會想方設法鼓動皇帝征討、拓疆。可貴的是,漢文帝在這樣的時刻保持了清醒的頭腦,避免在他手上如他孫子漢武帝那樣的窮兵黷武的決策、禍害百姓的事情的發生。

此外,假如漢文帝與將軍陳武之間的這番對話,能夠「進入」班固的《史記》、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等史籍,或許能讓後輩避免因為好大喜功之類而頻繁發動的不少戰爭,少給老百姓的生活添堵、添困,實在讓人十分感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