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住身心

文/星雲大師 |2016.11.14
3485觀看次
字級
人生忙忙碌碌,總為了求得一個身心安住的地方。以下試舉數例,讓我們的身心有所安住: 一、安住在慈悲喜捨上:《華嚴經》說:「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世間滾滾紅塵,芸芸眾生營營求求,都找不到安住之處;假如我們無時無刻,身心都不離柔和忍辱,不離慈悲喜捨,那不就能得到很大的快樂了嗎?圖/晨露

文/星雲大師

人生忙忙碌碌,總為了求得一個身心安住的地方。以下試舉數例,讓我們的身心有所安住:

一、安住在慈悲喜捨上:《華嚴經》說:「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世間滾滾紅塵,芸芸眾生營營求求,都找不到安住之處;假如我們無時無刻,身心都不離柔和忍辱,不離慈悲喜捨,那不就能得到很大的快樂了嗎?

二、安住在發心立願上:每日不時的發心,不時的立願,發心會增加力量,立願能確立目標。過去的聖賢、諸佛菩薩,沒有人不發心立願的,發心愈大,立願愈堅,成就必然愈大、愈多。

三、安住在般若智慧上:為人不能愚痴、執著,生活在愚痴執著中,懵懵懂懂,難有成就。如果我們能將身心安住在般若智慧上,時時用般若觀照,用智慧處事,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四、安住在禪定戒法上:一個人假如每天都能有半小時的時間,把身心安住在禪定裡,整個生活都合乎戒法,不但少煩少惱,也會養成律儀禮法的生活,必為人天歡喜。

五、安住在淨念禮拜上:假如是出家僧侶,理所當然要做早晚課誦;如果是在家信者,每天可以在家裡,早晚花個十五分鐘,禮拜佛菩薩聖像十二拜,或半小時二十四拜。在禮拜時,每禮一拜,可自由念佛五聲或十聲,久而久之,身心自然獲得清淨。

六、安住在淡泊謙卑上:我們的身心,如果與世間的金錢名利接觸,就會有很多的妄想,就會生出一些是非;如果日日生活裡只是簡單淡泊,與人交往必以謙卑待之,則吾人的道德形象自然會提升。

七、安住在放下自在上:一個人身上背負太多東西,會不勝負荷;心上負擔太多,也會覺得辛苦。懂得放下,自然輕鬆自在。如,權利名位、物質財富、人情世故、是非得失等,如果心上都放了這些重擔,人生怎能自在呢?唯有放下,才能自在;需要自在,就得放下。

八、安住在學習滿足上:人生的痛苦,都是因為不滿足;不滿足,所以會很痛苦。有了房子,想要汽車;有了汽車,想要金銀珠寶;有了金銀珠寶,想要權勢名位。總之,人就是貪得無饜,永遠不滿足,所以永遠痛苦。如果房子大小夠住就很滿足;每日三餐能夠溫飽也很滿足, 甚至所交的朋友都很正派善良,我很滿足,擁有一分正當的職業,生活安定自在,真是滿足。滿足就是富貴,滿足就能安住。

以上八事,任何一事都可以讓我們身心安住;只要身心能安住,生活必然吉祥如意。

──摘自《人間萬事》第十二冊

第一三四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