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無止息,年去又年來。萬物有代謝,九天無朽摧。東明又西暗,花落復花開。唯有黃泉客,冥冥去不回。
──唐.寒山大士
賞析
在這首詩裡,寒山大師藉由歲月更迭、日出日落、花開花謝等現象,將世事無常的道理展現無遺,人生也是如此。「惟有黃泉客,冥冥去不回」, 一個人惟有到了生命盡頭,走上黃泉路,才不會被這樣的規範所捆綁。其實,世間萬象本來就是因緣生、因緣滅,此處的因緣散滅了,彼處的因緣還會再起,若能參透此間道理,就能坦然面對人生的起落了。
修行問題
宇宙像一個變化莫測的巨人,當我們面對宇宙的變動,如地震、山洪爆發、颶風等天災時,該如何應變呢?
世間上的禍福、好壞,乃至幸與不幸,都不是絕對的。大自然的力量,如地震、海嘯、火山爆發、颶風和冰川、雷電等,雖然為人類帶來災害,但同時也在其他方面增加許多養分。
就以閃電來說,美國每年因雷擊喪生的人數比任何自然災害為多,可是另一方面,如果沒有閃電,植物就無法吸收空氣中的氮。氮是植物的主要食糧,但是氣態的氮不能溶解於水,必須經過某種變化後,植物才能吸收。閃電正好能觸發這種氮元素的化學變化,使氣體狀態的氮,變為植物可吸收的氮。再如我們呼吸的空氣,是綠色植物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食物,並且釋放出氧氣,供給人類的需要。彼此之間,可說關係密切。
這只是自然界的一例,但也說明了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是相依相待,相互關聯。因此,我們平時要愛護大自然,與自然和平相處;但是當宇宙因為無常變動而引發一些災難時,除了事先做好各種防範措施,讓災害降到最低,再有就是以一顆平常心來面對。
如果能以佛法的「因緣觀」、「無常觀」、「空觀」來面對世間一切生滅變化,藉由大自然的「無情說法」而認識自家的本來面目,甚至由認識自己真實永恆的生命,進而體悟自他不二、物我一體的境界,則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山川景物,都能「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都能與我共成佛道,此等光風霽月,何其放曠!
──節錄自《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下)》〈佛教對「宇宙人生」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