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使命副校長)
催眠治療與前世療法的實際案例
(續)
那一段不可思議的「前世」記憶,究竟是從哪裡冒出來的?魏斯醫師直覺得他闖入了一個所知甚少的領域——「輪迴」與「前世回憶」的領域。他告訴自己:事情不該是這樣的,自己長年接受科學訓練的理智,打從心底就抗拒眼前發生的事。但它確實就在他眼前發生。他無法解釋,但也不能否認它的真實性。
有點不安但又很好奇,他對凱瑟琳說:「繼續,你還記得什麼?」她還記得其他兩輩子的一些片斷。
凱瑟琳說:「我穿著一件有黑色蕾絲的連衣裙,黑灰色的頭髮上也綁著蕾絲帶。時間是公元一七五六年。我是西班牙人,名叫露伊莎(Louisa),五十六歲。我正在跳舞,其他人也在跳舞。(停頓了一陣)我病了,發燒,冒冷汗……很多人都病了,有人快要死了……醫生並不知道病源是從水裡來的。」醫師要她跳過這一段時間再向前推,她說:「我康復了,但是頭還在痛;眼睛和頭也還沒完全從發燒中恢復過來……很多人都死了。」
後來她告訴醫師,那一世她是個妓女,因為感到很羞愧所以在催眠的時候沒有說出來。顯然地,在催眠中凱瑟琳也能過濾某些她透露給醫師的訊息。
在回憶另一世時,由於凱瑟琳曾經在前世中認出了她這一世的侄女,所以醫師忍不住問她,他是否也曾經出現在她的某個過去世當中?如果有的話,他很好奇當時他的身分角色是什麼?和之前慢條斯理的回憶相反,她很快就回答了。
「您是我的老師,坐在窗台上。您教我們書上的知識。你很老,生出灰髮了,穿一件有金邊的白袍……您的名字叫狄奧格尼斯(Diogenes)。您教我們一些符號、三角。您很有智慧,但是我還不懂。時間是公元前一五六八年。」(這大約比著名的希臘犬儒學派哲學家狄奧格尼斯早了一、二○○年,狄奧格尼斯在當時是個常見的名字。)
第一回合已經結束,後面接著還有更多驚人的前世回憶。
凱瑟琳回去後的幾天裡,魏斯醫師都在思考她催眠中講的話。一般「正常」問診中浮現的細節都很難逃過醫師的分析,更何況凱瑟琳的特異例子。同時,他對死後的生命、輪迴、出體經驗以及相關現象,都抱持高度懷疑的看法。總之,他腦海中邏輯的部分尋思著:這可能是她的幻想。他並不能實際證明她的陳述或看見的東西,不過他也隱約覺察到一種更進一步而不那麼情緒化的念頭,就是要保持開放的心態,真正的科學乃是從觀察開始。她的「回憶」有可能不是幻覺或想像,可能有些事物存在於我們的眼睛或其他感官所及的範圍之外。所以,保持開放的心態,先收集更多的資料。
醫師有另一個擔心的想法,凱瑟琳會不會因為很容易焦慮和恐懼而害怕再接受催眠?醫師決定先不打電話給她,讓她也好好消化那些經驗,一切等到下星期再說吧!
一個星期後,凱瑟琳步伐輕快地踏進醫師的辦公室,她看起來遠比過去亮麗光采。她很高興地告訴醫師,長久以來害怕溺水的恐懼消失了,窒息的恐懼也減輕了許多,睡眠也不再被橋塌了的噩夢打斷。雖然她記得前世的一些細節,但還無法真正把它們整合起來。
凱瑟琳自己其實原本是不相信輪迴的,前世和輪迴的觀念與她的宇宙觀根本就不相容,但是她的記憶卻是那麼地鮮明,那些景象、聲音、氣味是那麼地清晰,那些身臨其境的認知是那麼的強勁而直接,以至於讓她感到自己必定曾經活在那裡過。那種的經驗是那樣地舖天蓋地,這一點她毫不懷疑。然而,她也很掛念,這種體驗要如何和她的成長經驗與信仰相互調適。
出於探索及求證,醫師將他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時,大一修「比較宗教」課時的教科書拿出來看,結果發現,《舊約》和《新約》裡面都曾經有述及輪迴的文獻。在公元三二五年,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和他的母后海倫娜刪掉了《新約》中提及輪迴的部分。而公元五五三年,第二屆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確認了這件事,並且宣告輪迴的概念為異端邪說。然而,原始的資料提到,早期教會的神父確實接受輪迴觀念。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