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國家圖書館建置的「臺灣華文電子書庫Taiwan eBook」昨天啟用上線,已完成數位化電子書一萬三千多冊,當中以一九一一至一九四九年的典藏圖書為最大宗,包括讓民間得以「定吉凶,明趨避」的黃曆《日臺通寶》、鹿港詩人施梅樵唯一出版的詩集《捲濤閣詩草》,以及台灣最早使用的「臺北帝國大學圖書」藏書票等珍貴館藏都能一覽全文,無須帳號密碼、下載軟體,線上即能開啟閱覽!
國圖館長曾淑賢表示,在數位時代透過圖書資料數位化及公開閱覽,能讓全球熱愛中華文化、從事台灣與漢學研究的人士容易獲得相關資料。因此,國圖在二○一五年啟動全國性「台灣文獻合作數位化計畫」,邀集國內各圖書館合作參與一九一一至一九四九年時期圖書的數位化。現今已完成的電子書有一萬三千七百七十八冊,免費開放讀者線上閱覽利用。
她表示,希望藉由「臺灣華文電子書庫」的建置,成為國際上台灣研究的重要資源,進而發揮台灣研究的學術影響力。
正在台灣進行研究的俄羅斯高等經濟大學副教授卡爾波夫指出,國圖是世界上最好的圖書館之一,現今開放的電子書庫提供許多民國早期的書刊全文,對他研究台灣和中國大陸金融改革議題很有幫助。
國圖表示,讀者可以在當中找到許多具時代意義的特殊出版品,如一九一一年出版的《日臺通寶》就是台灣地區民間用以「定吉凶,明趨避」的黃曆,一般圖書館多將此類圖書歸入迷信類通俗出版品而未予典藏,但其內容可一覽民間通俗文化及日常生活的關聯,仍具社會、文化與經濟層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