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南市場改建案開工,預定一百一十一年二月迎接新面貌。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延宕十八年,台北市環南市場今天終於開工改建,老台北人的記憶又有一處走進歷史。環南市場進駐超過千間攤商,多數業者從黑髮賣到白髮,他們見證環南市場的繁榮興衰,現在要改建,心中有盼望也有不捨。北市府規畫兩階段施工,原舊家禽批發市場、舊公車保養場當中繼市場,民國一○八年八月完工;環南市場四棟建築物預定一一一年二月完工。
為因應第一期工程對周邊交通造成衝擊,北市府已經研擬相關配套,包括協調停車問題,新建停車場至市場聯絡道路、協勤管制出入口,新增相關號誌、降低速限等措施。市府並提供接駁車服務,提供攤商及消費者搭乘,希望將影響降至最低,台北市長柯文哲並保證施工期間營運不中斷,要將新環南市場打造成萬華新景點。
「環南市場是我們的家!」民國六十七年啟用後,台北市攤商們紛紛進駐,近四十年來,許多攤商就如家人般親密,除了聊八卦、交易狀況,甚至相約出遊,有的攤商年輕時就來到市場,現在已當爺爺了,就算休息時,偶爾還是會到市場與老朋友聊天。雖然現在氣勢不如當年,但對這些攤商來說,環南市場代表了他們的青春、回憶,儘管現在時代進步,仍是永遠無法取代的。
環南市場除了是攤商重要回憶,對一般民眾來說,也是意義非凡,許多人在這裡吃東西、買東西、認識朋友。特別在改建前來這吃飯的吳先生說:「環南市場陪伴我長大。」
早年像百貨公司
環南市場啟用至今三十八年,曾來過市場的人難以估計,早期環南市場就像百貨公司一樣,婆婆媽媽會來這逛逛,買菜、聊天,並帶著小孩同行,如今再次來到市場,處處都是歡笑淚水的記憶,更有滿滿的不捨。
早期國軍、餐廳業者都在環南市場採購,可說是帶動艋舺雙園人潮與錢潮的領頭羊,附近因應而生出生鮮蔬果供應鏈,如食材加工、冷凍食品、素料乾貨等店面,成為當地特色產業,是老台北人採購重要集散地,每個轉角、攤位甚至是地面汙漬,都滿載歷史。
不過,隨著時代變遷,環南市場原本的停車場成了萬板大橋橋墩,一旁的縱貫線鐵路、鐵橋也拆了,變成華翠大橋,市場開始出現老態,設備老舊、髒亂,衛生環境等問題引人詬病,甚至鼠輩橫行,日前北市府前往市場捕鼠,一晚竟抓出二百多隻老鼠。
打造智慧綠建築
今天開展的改建工程,要把環南市場打造成綠建築、智慧化的市場,導入現代化管理,注入新活力,再現往日繁華榮景。台北市產業發展局說,環南市場改建計畫從原本九年工期縮短至五年半,總預算也從七十億元降為五十八億元,最重要關鍵是增建堤外停車場,可同時解決停車及中繼市場問題,讓攤商及消費者在變動最少的狀況下,維持原來的消費型態,也能縮短工期和降低預算。
改建後的環南市場為地下二層、地上六層,一樓為一千零三十六攤生鮮攤,二樓為雜貨及飲食類,共七十二攤,地下一、二樓配置專用冷藏、冷凍庫體區,三樓則是加工專區。至於停車位部分,機車格一千四百三十三個、汽車格一千九百十二個、裝卸停車位有五十六個。
小檔案
環南市場
環南市場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環河南路2段,民國67年移至現址興建的甲、乙、丙、丁4棟大樓營業,已有38年歷史,總計1325攤,每日蔬菜平均交易量達300公噸,畜產魚肉類約550公噸,將斥資58億元改建,分2階段施工,全案111年2月完工。
環南市場改建案,前後歷經18年、4任市長,先後召開過50場說明會、30場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上百場府內跨局處協調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