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13年 日據經典建築 舊台南地院 百年消失的密室 明重現

 |2016.11.07
2826觀看次
字級
舊台南地院的門廳由十二根柱子支撐,柱身的「勳章飾」精緻華麗。圖/曹馥年
以強化玻璃纖維製作的塔樓從天花板倒懸而下,地面設置整片反光鏡,參訪民眾彷彿漂浮在半空中。圖/曹馥年
舊台南地方法院 1912年落成,位於今台南市中西區,由日本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建築主體莊嚴宏偉、美觀典雅,屬巴洛克式建築,空間處理採非對稱手法。 圖/曹馥年

【本報台南訊】國定二級古蹟舊台南地方法院,歷時十三年考古、修復,將於明天起開放。地院昨天開放媒體入內拍攝,揭開神祕面紗,建築華美程度媲美台灣文學館,除了有歷時半年一片片修復的圓頂、由七十五公分「銅牆鐵壁」護衛的檔案室、奉安所「消失的密室」等特色看點,能容納一百人的拘留所也對外開放。牆上男女囚犯刻下的簽名、留言與「永別了」等字樣怵目驚心。地院已召募一百二十位義工,將於本月二十日起為民眾導覽。

有一百零四年歷史的舊台南地院建於日據時期的大正元年(西元一九一二年),與總統府、國立台灣博物館並列日據時期台灣三大經典建築。民國九十年,地院搬遷到安平區新址,舊址建築一度風吹日曬,後加蓋鐵皮屋保存。從九十二年開始修復到今年竣工,歷時十三年又八個月。

走進舊台南地院大門,門口一株百年羅漢松象徵「院有羅漢松,辦案真輕鬆」;門廊八根希臘列柱為秀美的愛奧尼克柱式;主入口正門上方有巴洛克風格的勳章飾,方形形狀甚為少見;華麗門廳由十二根柱子支撐,光線從上方藻井流瀉,圓頂因損壞嚴重,由四位匠師耗時半年一片片抽換銅瓦,才恢復美麗模樣。

修復建築左側房間時,建築師經比對日據時期平面圖,發現內面可能別有洞天。經打穿牆體,發現日據時期用於放置天皇夫婦照片的「奉安所」,還發現牆體內有一直徑十公分的榕樹氣根。奉安所經整修,現用作多媒體室。

檔案室牆厚達75公分

由於須保存判決書等重要文件,舊台南地院的檔案室牆壁厚達七十五公分,是一般建築的三倍厚,得推開重達數百公斤的入口鐵門才能進入。檔案室內展示判決書模型,還有當時存放沒收物的保險櫃,三層櫃體厚實沉重。

台南地院屋頂構造,為十九世紀流行的「馬薩式屋頂」,寬大通風。踏上貓道可近距離欣賞木屋構架,從採光天井流瀉的陽光,在濕度高的天氣可在廊道顯現四道霓虹。但因貓道脆弱,須預約才能參觀。

舊台南地院的西側高塔,於民國五十八年因壁體龜裂拆除。當時欠缺文物保存概念,拆除前未做詳盡考察紀錄,塔樓的工程設計圖也已佚失,光憑照片無法推論性復原,因此請來藝術家賴亭玟、馬君輔透過公共藝術「天塔」,以另一角度呈現塔樓模樣。展間中,從天花板倒懸以強化玻璃纖維樹脂製作的塔樓,地面則設置整片反光鏡,參訪民眾彷彿漂浮在半空中,看見高塔消逝前的存在,藉由視覺互動,觸動民眾對於歷史交錯的微妙感受。

除典雅建築,舊地院也展出許多珍貴司法文物、公文與判決書,包括二二八事件中被控叛亂罪,慘遭刑求後槍決的人權律師湯德章案。奇怪的是,湯德章過世後,台南地院請軍方提供湯德章的叛亂罪判決書以註銷其律師資格,但軍方送來的判決書節文迥異正規節文,缺少案號、審判法官姓名與日期,與湯德章一日內倉促刑求、槍決的過程相印證,這判決書究竟何時做成,耐人尋味。

120位義工為民眾導覽

台南地院提醒,由於地院地磚為古物,脆弱珍貴,加上有地面鏡像公共藝術,建議參觀民眾避免穿著高跟鞋、裙裝入場。舊台南地院將於明天開幕,九日對一般民眾開放,有一百二十位義工為民眾導覽,免票入場,周一與國定假日休息。預約導覽及相關資訊可上國定古蹟台南地方法院網站查詢,網址:http://tnd.judicial.gov.tw/hs。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