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趣談》白菜詩話

張樹基 |2007.04.13
469觀看次
字級

白菜是中國一個古老的菜種,距今約已有六千年的栽培史了。古稱白菜為「菘」。最早文字記載,見於漢代張機的《傷寒雜物論》。

宋人陸佃在《埤雅》解釋說:「菘,凌冬不凋,四時常見,有松之操,故曰菘。」百蔬中白菜以其獨具的特色,歷來備受文人的青睞。

唐代文學家羅隱有「葉長春菘闊」之讚。宋代蘇東坡則把它同羊羔、乳豬、熊掌類比:「白菘類羔豚,冒土出熊蹯。」成了詠白菜的絕唱。

南宋陸游在詠〈菘〉一詩裡,這樣描述晚年退居家鄉的一段種菜自樂的生活境況:「雨送寒聲滿背蓬,如今真是荷鋤翁。可憐遇事常遲鈍,九月區區種晚菘。」

宋人詠白菜最長的一首佳作,莫過於韓駒的〈食煮菜〉了。一百七十字的敘事長詩,也算古人熟食白菜的一段佳話。

元代著名畫家兼詩人吳鎮,曾作「墨菜畫卷」一幅,並題讚詩道:「菘根脫地翠毛濕,雪花翻匙玉肪泣。芫萎金谷暗塵土,美人壯士何顏色。屠門大嚼知流涎,淡中滋味吾所便。」淡中品甘鮮,別有一番真滋味。

清朝梅成棟的《津門詩鈔》錄有乾隆舉人湯成功〈題菜羹圖〉一首:「十畝菘花隴外香,田家況味遜膏梁。誰知一入高人手,別有山風野露香。」那充滿田家況味的鮮美白菜雖然比不了富貴之家的肥豚珍饈,但一經高手的精心烹調,卻另有一種「山風野露」之香。

「揚州八怪」之一的李←,亦有「白菜圖」題畫七絕:「甘香得自淡淡餘,玉釜官廚總不如。他日閑居歌十畝,掩關常讀老農書。」

近現代的國畫家們,多以「清白傳家圖」為題,借諧音頌揚白菜寓意治家做人的本分,張大千、齊白石等均有佳作傳世。齊翁在題畫中稱「白菜為菜中之王」。老畫家王森然亦有「得志者勿忘其香」的警句。陳尚武題圖詩曰:「青菜嫩,白菜肥,青白傳家萬萬年。」賦予白菜更深的含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