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讀擷秀》前生詩僧 白居易

菲爾 |2007.04.13
1308觀看次
字級

白居易,字樂天,山西太原人,自稱香山居士,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白居易出身書香世家,祖父、外祖父和父親都是詩人,這種家世,自然為他打下扎實的文學基礎。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白居易在〈賦得古原草送別〉中,描寫繁茂的野草之頑強生命力,它們在枯榮之間,不怕摧殘,充滿生機。

他這首代表作之一的背後,有個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故事。此事發生在他十六歲那年。據說他從故鄉到長安,拿了自己的詩稿去見當時的大詩人顧況。顧況在朝廷當大官,恃才傲物,一看「居易」二字,便開玩笑道:「長安物貴,居大不易!」但當他一讀到此詩就改變觀點,馬上改口說:「有才如此,居亦何難!」接著還說:「吾謂斯文遂絕,今復得子矣。」可說對他極度推崇。

白居易開中唐歌行體詩之先,此乃其重要貢獻。他的〈長恨歌〉、〈琵琶行〉等都是舉足輕重的作品。〈長恨歌〉從「漢皇重色思傾國」寫起,到「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結局,描述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悲劇,纏綿的情意和無窮的愁恨都寫得絲絲入扣,情真意切。

〈琵琶行〉則作於他被貶江州的第二年。他借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淒涼身世,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落的悲情。詩中描寫音樂的手法也很高超,讀來音符彷彿躍然紙上。詩裡的名句甚多,比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別有幽情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等。

白居易和佛教僧侶來往密切。他曾寫自己「前生應是一詩僧」,也在作品〈閒吟〉中表態:「自從苦學空門法,銷盡平生種種心。」他多年來不斷接觸佛法,曾和香山寺的禪師結香火社,自稱香山居士;也學習坐禪,持齋守戒。白居易的許多詩歌都和佛法有關,他有幾十首護生的詩,所涉及的物件有魚、牛、雞、犬、烏龜等等,他寫:「…常慕古人道,仁信及魚豚,見茲生惻隱,贖放雙林園。」

白居易的情詩寫得纏綿感人,佛詩寫來充滿空靈之氣,不愧為唐代偉大詩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