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物理系學生會寫物理程式後,若要計算跆拳道選手,如何可讓迴旋踢踢出去的速度最快,需要透過組合抬腿、踢腿、轉身等不同變數,學生可以透過設計方程式、改變參數,來找出最佳解答。
圖/石明豐提供
【本報台北訊】台大物理系教授石明豐發現,近年台大大一新鮮人,基礎物理、化學程度愈來愈下降,學生只會在紙筆計算、解題,連自由落體等基本科學原理都不懂,每屆都會有三分之一的人跟不上課程。愈來愈多教授發現,大一新鮮人基礎衰退,台師大理學院院長陳焜銘認為「與學測考試時間愈來愈早」有關,許多高三學生從一月學測後「放空」到九月,學生學習力很弱,老師也教得辛苦。
石明豐指出,物理最難的地方是要先了解抽象的物理原理,才有辦法理解,為何要用特定的方程式計算,高中生為了準備考試,計算能力很強,看到題目會列算式解答,但大學物理問題較複雜,廣度、抽象度大增,學生看得懂方程式、公式,卻無法對物理圖像有深刻認識,常跟不上。
為讓學生「有感學習」,他在大一基礎物理課程,教學生寫物理模擬程式,學生可設計程式,透過改變參數解決問題,學生會寫程式,就能建立問題的物理模型,找出最佳解答。他表示,去年在科技部支持下,這套教學已在建中、北一女、中山女中等校推廣。
台大應用力學所教授王立昇指出,學測只考高一、高二教材,甄選成主流的趨勢下,造成多數學生不注重高三課程,上大學後無法銜接,例如物理學相當重要的電學,就是高三課程,很多學生沒學到,到了大學難以銜接。
陳焜銘表示,大一新生活動多、誘惑多,很難專心念書,加上專業課程都是原文書,學習方式和高中完全不同,理工、電資學院大一基礎沒打好,就會失去信心,大二、大三很容易放棄。
開設線上基礎先修課
清大教務長戴念華指出,高中生學力難以銜接大學,學習深度、廣度等都是原因,要學得東西比以前多且雜,深度就不足。高中多半有老師、補習班幫忙整理重點,學生照讀即可,大學要自己整理、融會貫通,需要時間適應,他強調,理工科系多用原文書,英語程度跟不上很吃力,建議學生利用大學開學前空檔,多增進外語能力。
為了替大一新鮮人銜接課程,清大推出線上輔導,暑假開設微積分等六門線上基礎先修課,學生開學前經過考試、確認「過關」後,可抵學分,提前幫學生增進學科能力。
交大前年開始開設普通物理、普通化學和微積分三門先修課程,今年和台聯大系統合作開設OCW(open course ware)開放式線上課程,提供程式語言等八門課,讓已經考完的高中生,在暑假先上網學習課程,開學前通過考試後,就能獲得學分,並獲各校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