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九月三日軍人節。一個本來應該是充滿勝利、榮耀、崇敬與感恩的日子。卻因為政府在推動年金改革的過程中,不但放任政治人物、媒體名嘴在內的各路人馬,恣意羞辱特定族群、職業,甚至執政者本身就帶頭示範分化、對立,製造社會鬥爭。讓二十五萬軍公教及勞工團體,不得不在這一天,走上街頭。
「九三大遊行」,是有史以來,第一個以軍公教為主力的街頭抗議運動。身為社會安定的基礎,長期以來選擇以保守、沉默面對社會變動的軍公教人員,要不是因為心有千千結、心裡的不平和委屈已經滿溢了出來;不會決心走上街頭,大聲喊出:「反汙名、要尊嚴!」
國家財政面臨困難,人口結構出現變化;年金給付、退休制度必須要調整、要改革,否則國家財政可能破產。這是各行各業,各個不同年齡層的人,都可以理解的事。不幸的是,自從蔡團隊投入總統大選以來,針對年金改革這個重大且複雜的社會議題,就鎖定軍公教人員為批判對象,刻意傳播軍公教是米蟲,是小偷,是造成國家財赤字惡化的元兇;催化出社會對軍公教人員的集體鄙視甚至仇視;使階級與世代對立開始蘊釀。
民進黨執政後,成立「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連續開了十一次「年金改革會議」,沒有達成具體、有效的共識。卻在一次又一次的會議中,讓軍公教族群不斷成為被攻擊、遭受侮辱的對象;年金會議對解決年金爭議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治絲益棼,造成社會不安。讓多數軍公教人員大嘆一輩子奉獻給國家,如今卻有一種被國家拋棄的無奈與無助感。
台灣是民主社會,人民走上街頭表達心聲、爭取權益,早已司空見慣,連未成年的學生都曾經闖入公署,霸占官方機構;沒想到,當軍公教結合勞工團體決定走上街頭時,竟遭致執政黨相關機構與民意代表及親綠名嘴的惡批、訕笑甚至恐嚇。
有些執政黨立委稱遊行只會有小貓兩、三隻,成不了氣候;有稱這是造反;有稱軍公教少數人上街頭只會引發社會大多數人的反感;有稱將針對參與遊行的軍人進行情搜…還有就是硬要把這次的遊行上綱「藍綠對決」。更不該的是指稱是國民黨在背後策動、發放走路工等。有意讓只是單純爭取自己尊嚴的軍公教人員,變質為政黨互鬥的馬前卒。種種惡意詆譭、不實指控,反而凝聚了軍公教勞團體的心;讓他們更感受到不團結就無法發揮集體的力量,就無法讓社會聽到他們的心聲,就無法讓執政者反省對待軍公教勞團體的態度,就無法促使年金改革走上一條公開、公正、公平的道路。
國家財政困難是事實,但這不是軍公教人員造成的;勞工團體的退休所得相較為低,更不是軍公教人員的錯;年金與退休制度需要改革,確實是社會的共識,但是不應該把矛頭指向特定職業、族群與世代,則是規畫改革方向者要特別謹慎的地方。
軍公教勞選擇九三軍人節這一天走上街頭,不是要抗拒改革,更不是要給誰難堪,只是要提醒有權力的人:手心手背都是肉,為政者對待人民不應有分別心;出於善意的改革,才能走得遠,走得深。
「反汙名、要尊嚴」的背後,軍公教勞訴求的其實是愛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