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生活 叢林學院歷史 佛光山的第一間教室 ——懷恩堂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2016.08.27 語音朗讀 272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來自美國的Sandra老師在懷恩堂教授英文密集課程。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師早期經常在這裡舉辦佛學講座。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從以前到現在,邀請各界師資及佛門長老在此教學講課。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懷恩堂是佛光山叢林學院的第一間多功能場地,由當初第一、二屆壽山佛學院的畢業生,行腳托鉢籌措經費建造而成;為懷恩報德、感念十方信眾護持之恩、師恩、父母恩、三寶恩而取名為「懷恩堂」。佛學院裡的懷恩堂,可以說是佛光山的第一座建築;有了懷恩堂,就可以吃飯、辦公,可以遮風、避雨。 在佛光山開山之初,還沒有任何的殿堂建設,懷恩堂除了作為大師平日帶領學院學生早晚課誦和上課的教室之外,也是提供來山信眾禮佛的地方。此外,懷恩堂也扮演圖書館的功能。當時壽山佛學院遷院到佛光山,原有的圖書館隨著搬遷到懷恩堂,館內圖書開放全山大眾研讀使用。後因圖書數量增多,一九八五年又增建新館研究館。 大師的口述歷史《百年佛緣》中提到,當時許多優秀的老師,如海軍醫院院長唐一玄老居士、海軍的轉機長方倫居士、會性法師以及台灣大學很多教授到南部授課。大家為什麼肯到佛光山來上課?大師說,其實我們也沒有多少鐘點費可以給,只是我們的同學非常優秀、用功,上課時正襟危坐、尊師重道、受教,所以那些老師也受到感動。 由於沒有錢,最初要建的懷恩堂,只想有個一層樓,地面五十坪,樓高九尺就好。但建到一半時,感謝一些信徒以及《覺世》旬刊的讀者,他們知道大師在大樹開山、興學,小額捐款不斷蜂擁而來。尤其是嘉義的吳大海居士,他個人捐助了十萬元,給了大師很大的信心。大師立刻將原訂九尺高的懷恩堂,再向上提升五尺,工人說:「窗子已經都做好了,怎麼建呢?」大師說:「那就在上面再加一層窗子吧!」所以,現在大家看到的懷恩堂有著二層的窗戶,也就構成一棟奇特的歷史建築。 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懷恩堂窗戶仿印度式菩提葉造型,象徵此處是個說法的地方。建築材質雖然只是樸實的鋼筋水泥,但在長老們的心中,裡面蘊含著無限的甚深法意,對於這個地方感到無限溫暖與寧靜的力量,值得我們用心感受體會。 經論教理系三年級的知揚同學表示:佛光山的空間永遠都是多功能場地,無論任何的活動需求,只要我們願意調整,多花一分心力,多費一點勞力,隨時都能創造符合所需的天堂。懷恩堂當然也是如此。 舉凡水陸期間提供出來作為信眾睡覺、休息的大通鋪;短期出家時作為戒場;上課期間訓練威儀、練習梵唄法器、布教講說,乃至作為全山大眾交流的讀書會與電影時光的課堂,都是懷恩堂這個「空」間,所帶給我們「有」的美好與收穫。 印象最深刻的是剛出家時,我們這一群師兄弟就是在懷恩堂裡聽講「如何做個出家人」的課程。那裡凝聚了我們選擇一條人生不同道路的初心與願心。二十幾位的佛門新生兒,一起在懷恩堂奠定佛道上的資糧。不多不少的位置,不大不小的空間,正好能讓一群人共同成長學習。 任何場域都可以是天堂,懷恩堂對我的意義,就是剛踏上佛道時,那一分單純希望與力量的起始點。 一年級的林祐如同學對於「懷恩堂」的第一印象,就是懷著無限感恩的殿堂,聽師長們敘述在這間教室裡,曾經舉辦共修法會、剃度典禮、上課、演講、也可以是同學們出坡的地點,在在處處都顯示佛學院的學習,不是呆板的,隨時觀因緣條件而調整變化,在傳統的叢林教育中也必須保有與時俱進的彈性,這裡是兼具延續優良傳統叢林精神的搖籃。 來自馬來西亞的汪璧玟覺得「懷恩堂」是個值得讓人懷念的地方。她說:一年級的時候,老師到學院上課,都會述說這裡曾經發生的故事,引人入勝。在我還沒成為佛學院學生之前,曾經被法師帶進「懷恩堂」,聽著學院老師述說感人的故事,淚流不已,讓我有股強烈的堅持,希望可以被錄取!這間寧靜又充滿故事的教室,是最讓我最回味的地方。 招生 佛光山叢林學院,歡迎報名就讀 洽詢電話07-6561921轉 3001~3002(男眾) 2050~2053(女眾) 前一篇文章 老師的話 心,可以是自由的 下一篇文章 第209課.課文 色身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3【墨香流韻】一筆清香 一念無塵 梅適情2025.11.0204【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62025.11.0205南天寺30周年口述歷史 登英國期刊專欄2025.11.0306十方禪林40周年 教界高僧大德同賀2025.11.0307健保補充保費變革 政院急踩煞車2025.11.0708再闖WTA年終賽 謝淑薇力拚第2冠2025.11.0709【看人間】老人應要活得快樂,而不是活得合理2025.11.0410亞馬遜雨林動物奧祕2025.11.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叢林風光】青年寺院生活體驗營 發菩提心 走上覺醒之路【叢林風光】叢林修持 體證道在當下【叢林風光】薪火傳燈 叢林傳承與開展【叢林風光】叢林迎新 學修並進 成就菩提【叢林風光】心無罣礙 找到生命的方向【叢林風光】 叢林佛子走出去 暑期實習 體證佛法真味 作者其他文章【薪火傳燈】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薪火傳燈】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