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說:「苦口的是良葯,逆耳必是忠言」,所謂良藥苦口,忠言逆耳,的確沒錯。我們在人間,若想成就一切事業,也必須「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逆耳必是忠言」,真正的知心朋友或者好的老師、長官,他們給予我們的指導或訓斥,才是我們應該在意聽從的。這些忠言逆耳、不好聽的話,其實都是給我們的忠告,給我們的參考。如果願意真心接受這些勸告,日後必然會有長足的進步。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改過,是聖賢的行為。人不必諱言自己的犯錯,只要肯改過,肯反省,不斷的自我革新,將來還是大有可為。不過自我革新需要智慧,沒有智慧的人,就會不斷地為自己辯解、找理由。
所以說「護短心內非賢」,真正有智慧的人,絕不護短;真正聰明的人,甚至還會以自己的短處做為警惕、借鏡。如果每個人都能不斷自我改進,離聖賢之道就不遠了。
「日用常行饒益」,生活日用之中,要懂得饒益眾生。能以菩提心攝化眾生,慈悲心利益他人,用清淨心行道,才有可能契入佛法。
「成道非由施錢」,你要想成就佛道嗎?光是物質的布施是不能成道的。因為布施是求福德、求功德,多布施就有多功德,少布施就是少功德,這還只是停留在「福德」,而不是「福德性」。
什麼是「福德性」呢?《金剛經》講到的福德性,不是透過布施而有,而是每個人的清淨自性,本自具有的真如、本體。我們修行學道,最終是要悟道,要求證菩提。
「菩提只向心覓」,菩提並非從外面尋求而得,是要向自己的內心去探求。
禪不是向心外求取、攀緣而能得到的。所謂「平常心是道」,能將佛法的慈悲、智慧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算得上是行道之人了。
──摘自《星雲說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