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懺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一般佛弟子常以生不逢佛世,未能親睹佛陀的身相金容而引為憾事。然而在兩千多年前進入涅槃的佛陀,其實只是佛陀的應化之身,佛陀真正的法身如同虛空,橫遍十方,豎窮三際,隨時隨地與眾生同在。
在大乘佛教裡,將佛身分為三種。據經典所說,三身為法身、報身、應身。
一、法身:指佛陀證悟的法性。佛以法性為體,故名法身。佛陀說:「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若能從緣起法中通達諸法的空性,即能見到佛陀的真身。在覺悟的聖者眼中,宇宙萬象無一不是佛陀的真身,法界全體無處不是諸法的自性。佛陀應現世間,即因法身能隨處顯現相用,故能教化三千國土。
二、報身:是佛陀從久遠以來,以法身為因,修習六度萬行,積集無量福德智慧所獲得的佛果色身。佛陀的圓滿報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經過九十一大劫修行所成。根據《百福莊嚴經》說,每修一百劫,始得莊嚴一相,故經云:「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
三、應身:佛陀為救度苦難眾生,應眾生根機,以大悲願心,隨處隨類權巧化現的種種身相。如〈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提到,觀世音菩薩為了救度眾生,時而顯現佛身,時而顯現凡夫身,時而顯現龍天護法身,所謂「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的普門應化示現之身。
「身」有聚集義,乃聚集「法」而成「身」,故「法身」是理法的聚集,「報身」是智法的聚集,「應身」是功德法的聚集。
總合上述所說,佛陀真正的樣子是清淨無為的法身,具足一切功德智慧,萬古不變,歷劫常存,福智圓滿,萬德莊嚴。佛陀雖然自證圓滿法性,然而法身無相,不能為眾生所見,因此,佛陀為了慈悲化益眾生,示現報身與應身。
──節錄自《佛光教科書(一)》
第三課〈佛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