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兒屋簷築巢 小心捎來禽蟎

陳玲芳 |2016.08.16
4954觀看次
字級
禽蟎叮咬所引起紅色丘疹。圖/北榮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一位五十五歲女性患者,因前胸、上肢及腹部出現片片紅疹、搔癢難耐,就醫診斷疑似「禽蟎」叮咬,患者回診時,帶了數隻禽蟎。醫師提醒,春夏溫暖潮濕是禽蟎活躍季節,民眾應注意防範。

台北榮總皮膚部光化學治療科主任李定達表示,許多人曾有在自家陽台看見鴿子、麻雀或斑鳩駐足、甚至築巢下蛋,看到鳥巢中剛孵出的幼鳥,覺得可愛,不忍驅逐。殊不知,這些鳥類可能帶來禽蟎,禽蟎會叮咬皮膚、吸食人血,引起搔癢難耐的皮膚紅疹。

禽蟎叮咬的皮膚病灶,通常是成片的紅色丘疹,嚴重時出現水疱或結痂。由於禽蟎只能爬行,遇到衣物較緊的部位或鬆緊帶就會停滯不前,因此內衣、內褲、胸罩的邊緣旁邊病灶較多。有別於其他的蚊蟲叮咬常見於未被衣物遮蔽的四肢,禽蟎叮咬則更容易分布於腋窩、脖子、胸前和肩膀等處。

經由縫隙 通氣孔入侵

李定達說,禽蟎體長小於零點一公分,須仔細觀察才能找到。原本是以吸食鳥血維生,當鳥類離巢或禽蟎大量繁殖時,也會吸食人血。被禽蟎寄生的鳥類,可能棲息或築巢於建築物屋頂下方、窗台、陽台等,禽蟎可能經由冷氣縫隙或空調通氣孔等侵入室內,或於陽台伺機叮咬人血。

禽蟎白天會躲藏及繁殖,晚上活動力較強,病人往往睡覺時被叮咬。禽蟎一旦入侵家中,較喜歡停留在棉質和布料的家具和床褥上。當宿主安靜不動時,禽蟎特別活躍猖狂,當環境有干擾,例如使用電扇時,活動力則會減弱。

李定達表示,被禽蟎叮咬搔癢,可冰敷或沖冷水,減緩搔癢感,避免持續去抓,以免傷口感染。除了使用電扇,還要設法斷絕禽蟎來源,包括於陽台設置「釘山」,以防止鳥類停留,徹底清除建築物周遭鳥巢,封閉所有禽蟎得以入侵屋內的縫隙,以防遭禽蟎叮咬。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