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生活 海外佛學院─東禪佛教學院 台灣尋根參學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2016.08.13 語音朗讀 129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蘭陽別院是每屆同學參學的必到之處,全體師生與陳林泉校長於大師弘法60周年紀念館前合影。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佛光山巡禮。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在靈山寺,同學赤腳走溪床後就地靜坐,體驗大自然的生命。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文與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佛光山以教育起家,在世界五大洲成立十六所佛學院,讓當地有心學佛的青年能在海外佛學院學習佛法,同時培育未來的弘法人才,正法永續。 馬來西亞佛光山東禪佛教學院的同學,日前由教務長妙豪法師及學務長如音法師帶領到台灣參學,走訪佛光山派下別分院道場:台北道場、蘭陽別院、佛光大學、靈山寺、惠中寺、福山寺、員林講堂、新營講堂、福國寺等,也回到高雄佛光山總本山參與各種國際青年活動。 佛學院的參學,有別於一般參學團,除了認識台灣人文環境,也讓同學從中體悟佛法,增長菩提心。 道場參學 長養菩提心 參訪台北道場大樓,除了寺院道場,也參觀了佛光山分布在各樓層的事業單位,如人間福報、人間衛視、國際佛光會、中華佛光青年總團、中華佛光童軍總團、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香海旅行社等,讓同學認識人間佛教的事業單位。此外,蘭陽別院是歷屆佛學院同學參學必到之處,因為宜蘭是佛光山的根,從參學中可體會大師對培養青年人才的堅持及弘法理念。 來到靈山寺,在覺年法師精心安排下,大家上了一堂永生難忘的生命教育課程,學習從「動」中找自己。為了鍛練同學的團隊精神以及無我的處世態度,法師特別邀請一位黃教練安排一系列的戶外課程,包括赤腳走溪床、黑暗森林探索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困難的挑戰也是磨練同學的道心。 本山充電 開發心靈寶藏 在佛光山兩個星期的學習,內容豐富多元,包括認識佛光山各事業單位、長老法師,還有各單位主管親自授課,參加短期出家、國際青年會議,以及參訪佛陀紀念館等,讓同學收穫良多。 首先是參與佛光山第八十四期短期出家修道會。 短短七天當中,讓同學有機會體驗出家人的生活,透過行解並重的課程安排,提升個人佛學素養,也讓同學對佛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更積極求法,珍惜每堂課的因緣,開發內心的菩提種子。 短期出家修道會結束後,緊接著國際佛光青年會議。來自海內外的青年都回到總本山充電;國際佛光青年會議開拓青年的國際觀,不僅認識各國的文化,更看到人間佛教的普世性。 學生心得 初心依在/鄭俊榮 在本山的生活猶如淨土般,佛號念念不斷,身心皆能安住在修行中。短期出家密集且精采的課程,讓我們對佛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將來深入經藏打下基礎。在修持中,發現自己更易察覺自己的念頭,身體在動,心也在反思。這一趟參學之旅,收穫滿滿,道心堅定,初心依在! 看見大師弘法的用心/王莉慧 我看見大師的慈悲和創新。每個海內外道場的成立無不是歷盡艱辛,為了讓人們有機會聽聞佛法,咬緊牙關也要把道場辦起來;不管城市或偏遠地區,不斷以「給」的精神推動文化和教育,讓大家都有因緣親近佛法,感受法喜。 開闊生命視野/張嘉沂 百聞不如一見,我終於到了台灣。佛光山建設道場最大的特色是「隨遇而安」,將原有的建設改建成道場實在不易。很慶幸來佛學院學習,遇到了許多千載難逢的機會;許多的佛學講座,讓我有了不同的體悟,更開闊了生命視野! 讓自己的願力成長/謝芷仟 在參與短期出家期間,閱讀大師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愈覺得人間佛教理念的偉大。在捨戒時,我向佛陀承諾,下次會再以戒子的身分來見他,努力讓自己的願力成長。 前一篇文章 老師的話 簡單的生活 下一篇文章 招生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2025.09.1509洋溢三好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2025.09.1610拳擊女將黃筱雯 奪世錦賽第3金2025.09.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叢林風光】叢林迎新 學修並進 成就菩提【叢林風光】心無罣礙 找到生命的方向【叢林風光】 叢林佛子走出去 暑期實習 體證佛法真味【叢林風光】 走向世界 弘法在人間【叢林風光】短期英文佛學班 9國學子學習人間佛教【叢林風光】 叢林獅子吼傳燈人間 作者其他文章【薪火傳燈】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薪火傳燈】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