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廣結善緣、全身而退」是公務員最高工作倫理。圖/余承翰
熱愛公務部門,菜鳥破除本位主義。圖/余承翰
文/記者李碧華 圖/余承翰
每年八月這時節,有超過十萬的年輕人完成學業後以吃公家飯為目標,也就是選擇公門去修行而擔任公僕。最高的工作倫理是什麼?長期關注追蹤的獨立記者朱淑娟認為是「依法行政、廣結善緣、全身而退」,讓三十萬公務員大軍成為國家進步的力量,能為社會大眾做更多好事:「公務員是一個需要理想的行業,有熱忱、憧憬、行動力的人加入公務員的行列,國家就有希望!」
從文官學院新生訓練便被耳提面命奉公守法的菜鳥林于凱因寫信給行政院長林全而一舉成名,「年輕人前仆後繼投入國考,到底公務員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我們必須破除本位主義。」
他觀察到,機關內各單位皆壁壘分明,遑論跨部門,甚至跨縣市的整合。偏偏,如今許多新挑戰迫切的需要跨領域溝通,從國土計畫、區域水資源治理、能源整合、海洋事務、氣候變遷調適、疫病防治、食品安全……等等,無一不都需要放下本位來合作。
偏偏事與願為。一位產業界員工無奈地說,從美國回台灣,初看產業技術是前端的,結果在台灣想提出個想法,跑了好幾個單位,卻不知道到底哪個能負責協助解決法規、資源整合……「這樣的例子,不只在單一產業發生,是長久的行政文化使然,政府承辦人可能只在意行政程序適法性,卻對產業變化無感。」
在林于凱即回應這員工說,是因為新時代的議題複雜度高,不是單一領域人才可解決,跨領域合作勢在必行,但是政府組織並沒有那麼快能夠適時地提出對應及修正,所以就產生臨時任務編組的防災辦公室、食安辦公室、低碳辦公室等等……連串問題因此叢生,「這樣的辦公室變成只是各單位安放閒置人等的地方,那真的有辦法發揮期待的功能嗎?」因為是臨時性的,被派駐人員即使很優秀,但卻因為沒有在直屬長官眼皮下做事,很容易在年終考績時拿到壞成績,也因此很難以吸引人才自願到這樣的辦公室服務。
三十萬公務大軍的確等著全面革新。在林于凱看來,政府過去讓人不敢期待,整理成六句箴言,大概是「有關係就沒關係」、「好人不能做好事」、「制度趕不上時代」、「外行領導內行」、「政治凌駕專業」、「沒彈性沒效率」,讓身處其中逐漸被無力感吞噬,習慣例行公事、不敢想像創新……這些基本面問題,看似微小,但卻影響了整個政府的運作。他相信新內閣、新國會已準備好,要帶領台灣走出新的路,只可惜龐大的公務人員,仍然身處舊文化與制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