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國人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最後關頭常「卡」在家屬不同意。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昨天公布最新調查指出,國內有近七成民眾表示有器捐意願,且年紀愈輕者對器官捐贈愈認同;尤以北部、三十五歲以上、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已婚女性,對器捐最為積極;而能否順利器捐,關鍵角色在「媽媽」,充分展現母愛精神。
器捐中心副執行長劉嘉琪說,三年前也曾進行意向調查,今年第二次器捐意向調查,除一般民眾外,也首度針對醫院醫護人員的意向調查,發現醫護人員有近八成有器捐意願,實際上有三成四簽署,意願及簽署率高於一般民眾。已簽署捐贈同意書者,也以女性占大多數。
劉嘉琪表示,一般民眾近七成有器捐意願,已簽署同意書者有百分之十二點五,推估已有約三十二萬人簽署器捐同意書。調查發現,年齡愈輕者對器捐認同度也愈高,她認為,此與年輕人較有機會接觸「生命教育」有關。
盡管民眾器捐意願增加,但提升幅度緩慢,有意願但未簽署的主因是「太忙」、「太年輕」及「怕家人無法接受」。劉嘉琪說,其實不論台灣或其他華人地區器捐觀念依舊低於歐美,亞洲地區都有類似狀況,不過這次調查發現,年輕人對器捐認同度已較過去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發現,國人在三十五歲到五十五歲、居住北部的已婚女性,對「器捐」認同度較高,顯示女性是家庭中重要的支持力量,尤其「媽媽」更扮演非常重要的關鍵角色。
調查同時問到第一線醫護人員,發現有近五成的人認為「器官捐贈者的配偶或三親等內血親將來如有器官移植需求時,排序將有優先權」的修法,有助提高國人器捐意願,另有約四成醫護覺得,器捐後有喪葬補助,對器捐意願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