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居住權,讓買不起房子的民眾至少也租得起。
圖/沈松清
張金鶚曾是台北市副市長,長期研究房地產市場,他說,近幾年,房地產過於「商品化」使年輕人畢業後不想投入職場,當房子漸漸從居住消費本質,變成貼上「賺錢」標籤的投資財,相對的社會也付出不少代價。然而居住正義,不只實踐住者有其屋,房價下跌的概念應該要從關心自己的環境開始。
張金鶚認為居住正義要從四個層面著手:
居住安心:建全房市制度,提供透明的房市資訊,確保購屋品質有保障 。
居住公平:透過稅制讓非自住者、投機客多繳稅,長期自住者稅率減免,提升房屋市場的公平與效率。
居住保障:保障弱勢者的居住權,讓買不起房子的民眾至少也租得起房子。
居住尊嚴:全面提升居住品質,讓台灣成為最具居住品味城市,讓全民以居住台灣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