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主流治療方式,是在眼球內注入藥物,缺點是容易造成黃斑部反覆水腫,眼睛需反覆挨針補打針劑。台北榮總率先將非侵入性的「光動力」療法與針劑療法合併治療,能夠有效減少黃斑部積水、讓息肉狀血管瘤消失或減退。一年大約可減少三分之一針劑使用;一到兩年內視力回復情形,也明顯優於單一療法。
一名六十歲女子,因右眼視力模糊就醫,台北榮總眼科部利用斷層血管掃描儀,不需注射顯影劑,即時獲得視網膜斷層及血管影像,快速確診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亞型─多足型脈絡膜血管病變」。醫師為她進行「光動力」療法,將特殊光敏感藥物注入血管,待其到達病灶處,再以雷射照射活化藥劑,患者黃斑部積水消失,視力明顯進步,治療成效佳。
台北榮總眼科部主治醫師黃怡銘指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為已發展國家中僅次於白內障,造成老年人視力下降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傳統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針劑注射,和光動力療法各有優劣,前者可減少黃斑部水腫及厚度,維持或幫助視力進步,缺點是可能持續會有分支血管網路,容易造成反覆水腫,需要重複施打。
針對視力範圍在零點零五到零點五之間的患者,健保從去年起給付光動力療法。但罹患阿茲海默症、無法控制顫抖的人,則不適合。
台北榮總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陳世真說,光動力療法可幫助息肉狀血管瘤的衰退,抑制水腫,能夠減少藥物針劑的施打頻率,但是也會有視網膜下出血的副作用。合併使用可「相輔相成」,一年約可減少三分之一的針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