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趁著六月的美國行,除了帶孩子們探望公婆,好好享受天倫之樂外,還拜訪了當地的朋友。在與朋友聊天的過程中,對美國在幼兒教育方面提供家庭協助的這塊上面,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美國有一種由政府提供的「Early Intervention」的服務,當孩子在幼兒時期發現有語言障礙或是肢體發展遲緩的情形,就可以提出申請。在經過專業老師的評估後,政府就會給予這個孩子幾十個小時的早療時數,並有語言發展訓練師、體能發展訓練師、智能及情緒管理諮商師等專業人士到府協助這個孩子。
我有位美國友人的孩子就正在接受這樣的家庭服務,我跟幾位專業老師們聊過,他們表示如果那些有特殊狀況的孩子,能夠盡早被發現且接受協助,透過給予適當、適量的刺激,經過一年後,孩子不論是語言或肢體方面的發展,都會有顯著的進步,甚至能夠表現得跟正常孩子一樣。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化的腳步愈來愈快速,許多父母每天忙於工作,根本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因此,多半請爺爺、奶奶來照顧,但是長輩們經常會有其他的事情要忙,有時就只是開著電視,藉以吸引孩子注意,或者讓孩子自由地玩手機、平板電腦。
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少了許多環境的刺激,更缺少與他人的互動,倘若有語言遲緩或是肢體障礙等情況,經常不能在第一時間被發現。
要是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期,就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與心力來治療,有時候甚至可能無法讓孩子恢復到正常該有的表現,那將是父母心中永遠的傷痛與遺憾!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台灣要努力推動「親子共學」的原因,在幼兒時期,家長就應該有意識地跟孩子進行互動,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input」,比方說,吃飯的時候不僅僅是單純的餵食,而是能夠同時告訴孩子:「寶貝,我們吃飯囉!今天有飯、有魚、有湯……」類似這樣將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名詞,用完整的句子和孩子進行溝通。
雖然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沒有辦法跟我們對話,但只要不斷透過完整的敘述及描述各種事物,孩子在無形中就會學習到很多的詞彙。
而我們所提倡的「親子三部曲」,就是強調先由家長進行示範,接著親子一起做,最後放手讓孩子自己試試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一定要盡量多花點時間與心思來陪伴孩子,並且把握機會帶孩子去進行各種體驗與探索,透過家長親身的示範、有意識的「input」,給予孩子多元的刺激,進而激發出他們的各種潛能。
在陪伴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增進親子關係,還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與在乎。時間總是一不留意就溜得飛快,孩子的成長過程更是稍縱即逝,與孩子共度的每一刻,都是彌足珍貴的時光。家長們應該好好享受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這些點點滴滴都是親子之間共同的珍貴回憶,也是凝聚家人情感不可或缺的力量!
心情小語:在日常生活中把握機會,帶孩子進行各種體驗與探索,給予孩子多元的刺激,進而激發出他們的各種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