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價值觀 教孩子懂得如何取捨

文/朗恩.利柏 譯/林麗雪 |2016.07.17
1316觀看次
字級
孩子不管未來擁有什麼,會怎麼想,都該要知道如何存錢,知道如何與何時要捨得花錢。圖╱陳柏亨
《三隻小豬養出下一個巴菲特》,天下文化出版

文/朗恩.利柏 譯/林麗雪

任何人都沒辦法做每一件想做的事,也沒辦法擁有每一個想要的東西,這都是家長必須經常提醒孩子的事。其中,根本問題在於:「多少錢才夠?」這也反映在每天的消費選擇上。而很多選擇,其實都是取捨後的決定。人生要活得好,就要做出很好的取捨。對成人來說,最基本也最糾結的取捨就是,現在少花一點,以後才能有更多錢。

多少才算足夠?我們應該做哪些取捨,才能擁有所有的生活必需品,以及足夠想要的東西,讓我們感受到最大的快樂?談到零用錢時,就得考慮儲蓄的問題。談到幫助孩子學習,讓他們得到最大效用與樂趣時,就得考慮到消費的問題。想要讓捐獻得到最大的好處,就得考慮影響力的問題。

孩子開始賺錢時,我們希望孩子能夠想清楚,他們需要多少錢,理由是什麼。家長也會反思自己擁有的東西,我們希望孩子長大成人時能擁有自己的看法,對於「多少錢才夠」能擁有自己獨特的觀點,而不是根據別人擁有的東西或經驗為標準。

這並不表示,我們要和孩子一直談錢。我們優先注重的應該是智慧、善良、誠實與健康。在孩子和我們一起生活的二十年左右,對於金錢以及我們財務選擇背後的價值觀,家長應該和孩子努力進行足夠的對話,直到孩子完全理解我們的經濟條件、我們的理由,以及我們如何做財務的決定。想到我們在孩子身上投資了那麼多,我們留給孩子最重要的資產應該是,和他們談我們花了什麼、存了什麼、捐了什麼,以及這麼做的理由。

我們家也是一樣。我們不知道,女兒長大後會成為舞蹈家還是銀行家,也沒辦法控制她以後能賺多少錢。但我們可以藉由誠實面對現在的用錢方式來影響她,不管未來她擁有什麼,會怎麼想,她應該都要知道如何存錢,也應該知道如何與何時要捨得花錢。她必須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不受她自己對金錢的感覺與其他想影響她的人擺布。這是親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比讓她準備入學考試或考駕照,都還要重要。

我們養兒育女的時間沒有很長,時間也稍縱即逝。但是這些對話的影響力,可以維持很久,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而這也是擁有一個成功、滿足的人生,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摘自《三隻小豬養出下一個巴菲特》,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朗恩.利柏(Ron Lieber)

《紐約時報》「Your Money」專欄作家,曾為《華爾街日報》個人理財專欄「Green Thumb」撰稿,也曾任職於《財星》(Fortune)與《快速企業》(Fast Company)等雜誌。出版過三本書,包含與別人合著的《紐約時報》暢銷書《忙裡偷閒》(Taking Time Off)。現與妻女居住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經常到各地學校及社區發表有關教養、金錢與價值觀的演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