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中午,還可以點到麥當勞的早點嗎?圖╱黃仁謙
《被拒絕的勇氣》,平安文化出版
文/蔣甲 譯/林師祺
進行被拒絕的一百天期間,愈來愈多人挑戰我敢不敢做各式各樣的事情。有一天,某個粉絲問我敢不敢到附近的麥當勞,請店員幫我做只有早晨才提供的鬆餅漢堡。他確信我「百分之百一定被拒絕」,因為麥當勞在中午十二點之後就不提供早點。
我點購鬆餅漢堡時是下午兩點,對方很快就婉拒我。我問了理由,她說他們已經清理做蛋和香腸的機器。我決定改變戰略。
「你們有類似鬆餅漢堡的餐點嗎?」我問。這句話挑起店員的興趣,她說她可以幫我做「簡單的鬆餅漢堡」,也就是烤蜂蜜鬆餅上塗起司,我接受了。端漢堡就座之後,我掉轉iPhone鏡頭自拍,證明我戰勝粉絲所謂的不可能任務。漢堡少了蛋和香腸,美味自然減分,但我依舊吃得清潔溜溜,其實口味也還不錯。
麥當勞的挑戰本來只是傻里傻氣的實驗,後來卻為我上了重要的一課。我嘗試協商策略,這種技巧日後也成為我的重要武器。我原本另有打算,重新評估之後決定退而求其次,這次是點了一份「類似鬆餅漢堡」的餐點。店員知道我已經讓步,她也願意提出妥協方案。
在戰場上,撤退和潰敗有明顯的差異。撤退通常是一時;軍隊為了重振旗鼓、增強軍備或是轉往更好的戰略位置而撤退。相反地,潰敗是軍隊失去戰鬥能力或士氣。潰敗的軍隊往往棄械逃亡,手無寸鐵的士兵背對敵軍,成為箭靶。潰敗之際,通常也是戰爭中死傷最多的時刻。
最慘烈的戰況
對被拒絕感到恐懼或焦慮的人而言,提出要求就像打一場迷你戰爭。光是開口就覺得不自在,遭到拒絕之後更難判斷是該追問原因,還是立刻打退堂鼓。我發現:一、如果我不顧別人的回答,堅持己見,對方會惱火,不肯再溝通。二、如果我轉身就跑,我就是自動繳械投降。無論如何,我離開時不但沒達到目的,也太在意他人的判斷,還會打擊自己,自暴自棄。這些「戰役」最慘烈的戰況不是被拒絕,而是因而失去自信。
鬆餅漢堡的例子教導我還有第三種有力的方法,就是撤退、重新評估、嘗試新方法。如果我能調整要求,用另一種方法提問,也許可以見到耐人尋味的意外發展,事實往往也是如此。有一次,我請高級飯店提供免費房間,對方當然斷然拒絕,後來我降低要求,對方同意我免費參觀各種房間,還在那家飯店以舒服聞名的床榻上小睡片刻。又有一次,我走進消防局,詢問我能不能從滑桿區溜下來。結果那裡是平房,根本沒有滑桿。我再度退而求其次,值班消防員親自帶我參觀消防局,甚至邀請我搭他們的消防車。
羅伯特.齊歐迪尼的《請你跟我這樣做》是享譽國際的心理學和溝通術著作,他在書中解釋被拒絕之後妥協讓步的效果有多顯著。他認為多數人不想當壞人,只要提出要求的人退一步,他們鮮少再度拒絕。所以締造出雙贏局面的成功協商往往是因為相互讓步,而不是雙方堅守己見,拒絕退讓。
追問原因可以開啟互相諒解的全新途徑,雙方之間也增添更多可能。但是退而求其次,「如果這樣不行,那樣可以嗎?」一再重複提出這些問題,我發現拒絕之後也還有極大的轉圜空間,我以前都不明白。每個「不行」周圍都有許多隱形的「可以」,就等著我找出來。
如果某個職位面試不過關,一個選擇是逃之夭夭,另一個選擇就是請對方根據你的履歷推薦其他工作。如果有人回絕你的宣傳,大可以請他推薦其他部門或客戶。只要有地方退讓,加上保持心胸開放,就能避免在被拒絕之後潰不成軍。
(摘自《被拒絕的勇氣》,平安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蔣甲 Jia Jiang
知名部落客。出生於北京,少年時懷抱著成為下一個比爾.蓋茲的創業夢想來到美國。大學時期在楊百翰大學主修資訊工程,後來並獲得杜克大學企管碩士學位。
他製作的《被拒絕的100天》影片,引起美國新聞媒體競相報導,包括彭博商業周刊、雅虎新聞、赫芬頓郵報、富比士、MTV、Gawker網站、每日郵報、福斯新聞頻道以及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傑夫.普羅布斯特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