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遊藝事】 漢代海昏侯展

文與圖/林政儀 |2016.07.13
2266觀看次
字級
展覽入口圖/林政儀
展覽盛況圖/林政儀
青銅當鑪圖/林政儀

文與圖/林政儀

今年六月,冒著酷暑造訪北京,出發前特地與友人預約了新聞報導中一票難求的北京首都博物館《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展覽門票。這個只做了二十七天的漢朝皇帝就被廢的海昏侯劉賀墓,是大陸近年來的重大考古發現,甚至在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四日上午九時海昏侯主槨室進行開棺時,大陸電視台還直播現場開棺的過程,可見官方對此挖掘的重視。

海昏侯墓葬的發現,是源自二〇一一年三月江西省南昌市觀西村墩墩山的古墓發現盜墓活動,同年四月十五日為了搶救被盜墓者挖掘的墓地,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南昌市新建區文博單位共同組成考古隊,進行實地考古調查,勘探約一百萬平方公尺,挖掘面積約有一萬平方公尺,意外發現海昏侯──劉賀墓,也將海昏侯坎坷的短暫一生重現在世人面前。

位於墩墩山的海昏侯墓園,長達八百六十八公尺,總面積約四點六萬平方公尺,墓園的平面圖呈現梯形,墓園內發現錯落分布的九座墓葬,包含海昏侯墓、一座夫人墓及七座陪葬墓,其他還發現一座車馬坑、兩座水井。墓園主要以海昏侯墓及夫人墓為主,屬夫妻合葬墓,並共同建立在一個土台上,兩墓共用一個由寢和祠堂構成的高台建築。

寢是墓室內設逝者的衣冠、几仗、象生之具。依據西漢「日祭於寢」的祭祀制度,守陵人應像侍奉生者一樣「日上四食」,此外寢、祠堂的東西兩側各有一組廂房,有學者認為廂房應為守陵人所居的「園寺吏舍」。海昏侯墓園中各類建築遺址,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統等,是中國至今發現的墓園及主墓中,狀態最良好、結構布局最完整、祭祀體系最完備的西漢列侯墓園。

二〇一四年至二〇一五年,考古隊開始挖掘主墓,從海昏侯墓平面呈「甲」字形,墓室總面積約四百平方公尺,槨室採用「回」字形,由主槨室、迴廊形的藏閣、車庫和甬道所組成。

在北藏閣出土文物體現出墓主人的身分地位,包括兩套編鐘、一套編磬、完整的琴、瑟、排簫及近兩百件伎樂木俑等整套樂器。樂器的擺放、懸掛、組合方式一目了然,表現出西漢列侯用樂制度的禮儀。北藏閣的錢庫出土十噸,共計兩百萬枚五銖錢,另外還出土大型青銅蒸餾器、青銅火鍋、數十件陶瓷器、陶胎漆器儲酒器、兩件雁魚青銅燈等青銅禮器。青銅蒸餾器中,裝滿了板栗、荸薺、菱角等植物果實,專家推測此蒸餾器可能用於釀造果酒。

西藏閣出土的鎧甲、大量青銅兵器以及漆木器,有些漆盒還裝有名貴藥材蟲草;而青銅器包括博山爐、各式造型的燈、鹿鎮、龜鎮、雁鎮和帶有「漢」字的銅印,有些青銅鎮和銅鏡鑲有瑪瑙、綠松石等寶石。最重要的還出土了超過三千枚竹簡和木牘及帶文字的漆笥、耳杯,還發現大量寫有「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的漆器。另外在出土的一件青銅豆上清楚刻有「南昌」二字,這是現今出土文物中關於「南昌」城地名最早的實物。

主槨室出土的文物較藏閣更為精緻。主槨室出土了繪有孔子生平及弟子情況的漆器屏風,這是中國至今發現最早的孔子畫像。墓中出土的簡牘中有《論語》等大量儒家文獻,可知海昏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在主棺附近出土了一枚龜紐玉印,一點七公厘見方,印面有「大劉記印」四字。

此外,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發現出土金器有三百七十八枚,其中金餅兩百八十五枚、馬蹄金四十八枚、麟趾金二十五枚、金板二十塊,是中國漢墓考古迄今發現金器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

二〇一五年,國家文物局將海昏侯墓的考古與保護提升至「國家工程」等級,並從全國調度第一流專家組成海昏侯墓考古研究團隊,中國社會科學院更將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評為二〇一五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之一。

劉賀一生經歷了王、帝、侯三種身分的起伏與曲折,四歲承襲父位,成為第二代昌邑王,十八歲時被擁立為帝,只做了二十七天的皇帝就被廢,其三十三歲短暫一生的寵辱及史書上對其若干不公允的記載,在這次的考古挖掘實物中,總算改寫歷史,得到遲來的平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