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產筍,峨眉尤甚。峨眉山多、水多,依山傍水,翠竹的身影遍布鄉野。待到春末夏初,筍苞破土而出,層層筍衣包裹的嫩筍,竟是走俏的山珍。峨眉苦筍稱得上是筍中佳品,其入口清苦、回味甘甜,讓不少食客甘願「自討苦吃」。圖/劉潔
文與圖/劉潔
巴蜀產筍,峨眉尤甚。峨眉山多、水多,依山傍水,翠竹的身影遍布鄉野。待到春末夏初,筍苞破土而出,層層筍衣包裹的嫩筍,竟是走俏的山珍。峨眉苦筍稱得上是筍中佳品,其入口清苦、回味甘甜,讓不少食客甘願「自討苦吃」。
苦筍又叫甘筍、涼筍,據營養學分析,它含有呈苦味的糖甙,有防癌解毒的功效。中醫認為,苦筍味甘、淡、微苦、寒,有清熱利尿、活血祛風功用,可治風溼、食積、咳嗽、瘡瘍等症。每到四、五月分,峨眉山處處可見苦筍,就連外地人也不遠萬里驅車採購,只為尋得峨眉山苦筍的真滋味,品嘗山林獨有的自然風味。
峨眉山素來禪風古樸,就連苦筍也修得禪意。中國書法史上有一篇名作〈苦筍帖〉,是懷素和尚記下的十四字便簽「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徑來。懷素上。」說的就是,苦筍和茗茶兩種物品異常佳美,那就請直接送來吧。佛語有云:「禪茶一味」。是不是苦筍也可謂之:「禪筍一味」,通過苦筍去領悟禪的意境。
佳美之物常不可易得,更不用說這與禪茶平起平坐的「禪筍」——苦筍。筆者兒時生於鄉野,深知挖筍的不易。挖筍要選在雨後或清早挖出,雨水和晨露使得苦筍質地脆嫩,其味更加清香微苦回甜滑口。為了得到這來之不易的山珍,換得一身泥水也在所不惜。
選筍也不能馬虎。苦筍高不能過三十公分,矮不能低過二十公分。過高,筍已帶有竹性,吃起來如同嚼柴;過矮,水分過足,苦味微淡。皆不是苦筍的真滋味。
挖出的苦筍,可以就地剝去筍衣,層層去皮,原本手腕般大小的筍苞最後只有大拇指粗細,細細長長的,萃白如玉,沒有一點瑕疵。古人形容婦女手指之美常曰嫩筍。「秋波淺淺銀燈下,春筍纖纖玉鏡前。」絲毫都不誇張。最後便是食筍。苦筍可直接入口,其味微苦,齒間遊蕩清香,頃刻回味甘甜。但大多數食客還是選擇了將其烹飪,捨不得將這來之不易的苦筍暴殄天物。
初食之人,嘗謂之其苦。苦筍之苦,實非尋常之苦,苦後有甘爽,苦後有回味。那種先苦後甜的意味,仿佛人生的百轉千回,不由得讓人自討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