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郵票認識世界遺蹟】九華山

文與圖/梁國興 |2016.06.01
1512觀看次
字級
(圖2)地藏菩薩 。圖/梁國興
百歲禪宮(圖3)又名萬年禪寺,依山而建,形勢險峻,殿宇建築壯觀巍峨。圖/梁國興
唐貞元十年,金喬覺忽召集眾徒告別後,結跏趺坐示寂。傳說當時「山鳴穀隕,群鳥哀啼,地出火光」。眾僧徒將他的肉身安置函中,三年後打開,只見他仍舊「顏面如生,兜羅手軟,骨節有聲」。遂在地出火光之處建一石塔供奉,尊為金地藏,過後加建殿宇,稱「肉身寶殿」(圖6)。圖/梁國興
「天台晨曦」為九華山十景之一;天還沒亮前,遙望東邊,日出前,會出現有如無數條暗紅色長絲帶,慢慢擴散。只見雲海茫茫,蒼山點點;不一會兒,一輪紅日突然破湧而出,金光布滿整個天際(圖4)。圖/梁國興
相傳金喬覺曾在天台峰下拜經台誦經,為此僧眾在該地建寺為紀念,名為「大願庵」。寺外有一塊高約二十多公尺的巨石,酷似一隻巨大的老鷹緊貼岩壁,雙眼緊閉,正凝神傾聽經文,因此名為「大鵬聽經石」(圖5)。圖/梁國興
祗園寺(圖7)位於九華山西麓,明嘉靖年間興建,清咸豐時毀於大火,同治年間重修,光緒年間又擴建了大雄寶殿,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首。圖/梁國興
九華山有一棵古松樹(圖8),傳為神僧懷渡在一千四百年前親手種植,高一點六八公尺,胸徑零點九九公尺。枝分三股,中間一股突起,曲形前沖,有如鳳凰翹首;一股微曲平緩而下,又像鳳尾垂地;另一股斜伸微翹,分為兩枝,神似鳳凰展翅。圖/梁國興
(圖1)地藏菩薩 。圖/梁國興

文與圖/梁國興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內,因詩仙李白稱讚它的九個山峰形狀有如蓮花,吟出「靈山開九華」之美句,而得名。九華山面積達一百二十平方公里,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亦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地藏王菩薩道場(圖❶)。

九華山歷代高僧輩出,據說,從唐朝至今共出了十五尊肉身菩薩,而現有五尊可公開瞻仰。眾多肉身菩薩的出現,為九華山增添了一分莊嚴神聖的色彩。九華山在鼎盛時期有寺廟三百餘座,現在開放給大眾禮佛的寺廟有九十餘座,佛像萬餘尊,文物兩千餘件,僧尼七百餘人。

佛教在九華山歷史悠久,晉代時傳入,唐代盛極一時。唐開元年間(七一九年),新羅國(位朝鮮半島)高僧金喬覺渡海來到九華山修行七十五年。九十九歲圓寂後,肉身置石函中三年不腐。因其生前與圓寂後出現各種瑞相與佛經中記載的地藏菩薩非常相像,因而被尊為地藏菩薩應世,被認為是地藏菩薩化身。九華山由此被中國佛教譽為地藏菩薩道場(圖❷)。

百歲禪宮(圖❸)又名萬年禪寺,依山而建,形勢險峻,殿宇建築壯觀巍峨。據說上下五層樓閣,曲折相通,可容納五千人朝山。明朝萬曆年間,河北僧人海玉法師,雲遊五台山和峨嵋山之後,來到九華山這個地點結茅而居,長年以野果為生,嚴持戒律,刻苦修行,並用指血書寫數部佛經,於一百一十歲圓寂,因此稱「百歲公」。其肉身三年不壞,被裝金供奉,而寺廟改稱「百歲宮」。

天台峰又稱天台正頂,海拔一千三百二十五公尺,九華山最高處的寺廟地藏寺即坐落在此。相傳金喬覺當初來到九華山時,曾在此地修行,故朝拜九華山的信徒都會到此朝拜地藏菩薩;有「不上天台,等於沒來」之說。「天台晨曦」為九華山十景之一;天還沒亮前,遙望東邊,日出前,會出現有如無數條暗紅色長絲帶,慢慢擴散。只見雲海茫茫,蒼山點點;不一會兒,一輪紅日突然破湧而出,金光布滿整個天際(圖❹)。

相傳金喬覺曾在天台峰下拜經台誦經,為此僧眾在該地建寺為紀念,名為「大願庵」。寺外有一塊高約二十多公尺的巨石,酷似一隻巨大的老鷹緊貼岩壁,雙眼緊閉,正凝神傾聽經文,因此名為「大鵬聽經石」(圖❺)。傳說此石原為一隻作惡的蒼鷹,只因聽經而感悟,棄惡從善,終成正果,化作奇石,永久留在此山。

唐貞元十年,金喬覺忽召集眾徒告別後,結跏趺坐示寂。傳說當時「山鳴穀隕,群鳥哀啼,地出火光」。眾僧徒將他的肉身安置函中,三年後打開,只見他仍舊「顏面如生,兜羅手軟,骨節有聲」。遂在地出火光之處建一石塔供奉,尊為金地藏,過後加建殿宇,稱「肉身寶殿」(圖❻)。這座「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的建築結構獨具特色,實屬罕見。

祗園寺(圖❼)位於九華山西麓,明嘉靖年間興建,清咸豐時毀於大火,同治年間重修,光緒年間又擴建了大雄寶殿,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首。

九華山有一棵古松樹(圖❽),傳為神僧懷渡在一千四百年前親手種植,高一點六八公尺,胸徑零點九九公尺。枝分三股,中間一股突起,曲形前沖,有如鳳凰翹首;一股微曲平緩而下,又像鳳尾垂地;另一股斜伸微翹,分為兩枝,神似鳳凰展翅。古松樹被譽為「天下奇松」或「天下第一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