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弘揚佛法 千秋大業 陳瑋全 |2016.05.15 語音朗讀 277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影印大藏經環島宣傳團」至台南法華寺。前排左二起:吳素真、謝慈範、張優理。二排:廣慈(左四)、大師(左五)、法華寺住持、南亭老和尚、妙峰、煮雲、蓮航等法師。 《佛光大藏經》禪藏,星雲大師監修,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編,計五十冊,一九九四年佛光出版社出版。 《法藏文庫》分論典、論叢各百餘冊,由大師監修,樓宇烈、方立天、方廣錩等教授擔任學術委員,程恭讓擔任總策畫,慈惠法師為發行人。 《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由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編纂,歷經五載,一九九七年五月出版。 《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由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編纂,歷經五載,一九九七年五月出版。 佛光大辭典增訂版共有三萬一千條目、三千圖片,範圍廣泛、內容豐富,以利現代學佛人士、佛學教理研究者應用,乃學佛者的新導航。 《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發表,星雲大師(左八)與高希均(左七)、曾淑賢(右七)、馮明珠(右六)等貴賓一起揭幕。圖/邱麗玥 文/陳瑋全 文化,是千秋大業。佛光山的四大宗旨,初始即是以文化弘揚佛法。星雲大師深信推展佛教,首先要做好佛教的文化工作。五十年來,佛光山從「佛教文化服務處」到「佛光出版社」、「香海文化」等,構成完整的佛教圖書出版系統;從《覺世旬刊》到《普門雜誌》,《佛光學報》到《普門學報》、《法藏文庫》、《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編纂《佛光大藏經》,再投入「佛典電子化」、出版《佛教史年表》、印行《佛光大辭典》、集結《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等文字般若工作,陸續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將佛教的歷史、義理、思想、文化、藝術等內容,透過文字無遠弗屆的力量,傳播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重編藏經 流通普及 早在一九五五年,星雲大師即與南亭老和尚、煮雲法師等人共同發起「影印大藏經環島宣傳團」,帶領信眾環島佈教。為了讓佛典能普遍為大眾所接受,一九五八年起星雲大師倡印每月一經,將古式編排的經文予以重新標點、分段、分行,由佛教文化服務處發行。一九七七年星雲大師發起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邀集海內外僧俗學者,採歷代各版藏經,重新整理、校勘考訂、分段標點、名相釋義,並有經題解說、索引,以及諸家專文等,傾力編纂一部「人人能讀,讀而易解,解而能信,信而易行」的佛教聖典。三十多年來,除了編印《佛光大辭典》、《佛教史年表》,並且出版《阿含藏》、《禪藏》、《般若藏》、《淨土藏》、《法華藏》等二百餘冊,目前正在編輯的還有《唯識藏》、《本緣藏》、《聲聞藏》、《華嚴藏》、《藝文藏》等,預計近年內將陸續出版完全。 一九九一年九月起,佛光山結合兩岸百餘位學者,歷經五年,將傳統大藏經精華化、白話化、現代化,作新式標點、注釋、白話翻譯、題解等,是結合兩岸佛教文化的巨獻,總共出版百餘冊的《中國佛教經典寶藏》。同時,隨著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為提高佛教弘法效率,運用現代科技,一九九五年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成立「佛光山電子大藏經」專責單位,投入佛教書籍資料及佛典電子化的工作。 美術圖典 藝術結集 從二○○一年著手編輯到二○一三年三月完成出版,前後歷時十二年的《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是由星雲大師發起、總編修。結集古今中外,涵蓋世界五大洲,三十餘國的佛教藝術資料,由約三百位法師、共有十六個國家一百四十餘人的專業學者編審、四百多名義工參與。全套書以釋迦牟尼佛為主軸,分類彙編各門各類的藝術及藝術家,按建築、石窟、雕塑、繪畫、書法、篆刻、工藝、人物,總成八大類。其中建築卷有四冊、石窟卷有五冊、雕塑卷有四冊、繪畫卷有三冊、書法·篆刻、工藝、人物各有一冊,加上總索引,一共二十大冊,合計有九千餘條目,近四百萬字,一萬五千餘張圖片,內容採一文多圖,隨文走圖,是一套以圖像為主,文字為輔的佛教藝術百科辭典,為佛教藝術結集之總成。 出版發行 文化傳播 開山之前,佛光山就已發行《覺世旬刊》、《今日佛教》、《每月一經》等刊物;開山以後,在一九七六 年發行《佛光學報》;一九七九年大師以「提倡人生佛教、建立人間淨土」為宗旨,創辦佛教第一本綜合刊物《普門雜誌》。二○○○年四月《人間福報》發行後,《覺世旬刊》併入《人間福報》〈覺世副刊〉,繼續為讀者服務。二○○一年元月,《普門雜誌》轉型為學術性期刊《普門學報》,每逢單月出刊,至二○一二年年底停刊。二○一五年元月,《人間佛教學報.藝文》接棒,以雙月刊的方式出刊。內容除學術文章外,還有散文、小說、報導文學、漫畫等體裁,發揚「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人間佛教精神。 除了雜誌期刊,為了長遠推動佛教文化的傳播,佛光山也成立了「佛光出版社」、「佛光文化」、「香海文化」、「上海大覺文化」、「馬來西亞佛光文化」、印度「佛光文化」,以及「美國佛光文化翻譯中心」等出版單位,發行各種淨化人心的出版品,以及翻譯成各種外文出版。 其中,二○○一年成立的「法藏文庫」,將近百年來海峽兩岸佛學博、碩士學位論文,有計畫且系統地蒐集彙編成《中國佛教學術論典》,出版一百一十冊,每冊約三十萬字。並將佛教學者近百年來的學術著作,彙編為百冊的《中國佛教文化論叢》,其選題涵蓋了佛教經典研究、佛教思想史、佛教文獻學、佛教制度與教史、敦煌藝術學、藏傳佛教,乃至近代中國佛教及世界漢文佛教等眾多領域,是當代佛教的重要文獻。 文化舵手—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迄今已完成三百餘部書,二千多萬字的驚人成就。早在大陸,大師就曾主編《怒濤月刊》,以及《徐報》的〈霞光〉副刊、《海潮音》。為來台後編輯過《覺群》,也為《覺生》、《菩提樹》、《自由青年》等雜誌以及「中央電台」寫稿。一九五一年應東初法師之邀,主編《人生》月刊,並發行過《今日佛教》、《覺世旬刊》、《普門雜誌》等。 大師初抵台灣在苗栗法雲寺看守山林,在僅能一人容身的草棚寫下《無聲息的歌唱》。一九五四年大師駐錫宜蘭,在雷音寺小小的裁縫機上,完成《玉琳國師》與《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出版後廣受歡迎,先後改編為話劇、廣播劇、電影以及連續劇《再世情緣》;而《釋迦牟尼佛傳》的出版,讓人們了解佛陀、領略世尊是人間性、生活化的佛陀,是不離世間的佛陀。此書後來也改編為連續劇、音樂劇,引起巨大回響。日後星雲大師到高雄,就是借助《玉琳國師》、《釋迦牟尼佛傳》等文化出版的力量,買下佛光山麻竹園現址。點滴書款購地興寺,不但以文字般若延續慧命,更成為佛教事業的資源。大師以文化弘揚佛法的願心,不僅寫出一座佛光山,更為人間、為佛教開創出一片璀璨未來。 前一篇文章 萬人音樂會 禮讚偉大佛陀 下一篇文章 萬人獻唱 用心相挺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25週年淨耀大和尚 人間佛教行者2024 拾貳月 豐富衣食 皆令滿足【藥師佛月曆】2024年拾月 至誠懺悔 解脫憂苦 【藥師佛月曆】2024年玖月 轉邪歸正 速證菩提【藥師佛月曆】2024年捌月 藥師佛及十二神將像 作者其他文章發揚運動精神 體育也是修行文化弘揚佛法 開創佛教新紀元中華漢傳佛教攜手 教界展新猷大正大學參訪 中日佛教話和諧秉持佛陀教義 中日佛教友好兩岸僧信訪日 漢傳佛教首次